李彦宏和马化腾的曝光率都比较少,有人称他们为“沉寂型”的企业领导人。近日,这低调的两个人却通过不同的途径发表了自己对企业“过冬”的独到见解。
李彦宏:首先学会放弃幻想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百度CEO李彦宏结合2000年的网络泡沫中几家著名互联网公司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国企业应对危机的“三大法宝”。他认为,从某个角度看来,经济危机并不一定是件纯粹的坏事,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客观、理性地去审视自己所做的业务,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方式。
学会放弃幻想———这是李彦宏口中的第一大法宝。当金融危机刚刚显现的时候,总会有不少人抱着泡沫性的幻想。这样的想法也曾经发生在全球最知名的企业身上。李彦宏举了美国在线一例:这个上个世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在顶峰时的市值曾有1000多亿美元,当时美国在线发展了很多网络接入会员,后来构建自己的门户、卖网络广告。其管理层一度认为它可以变成一个封闭的社区。然而,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互联网应该是开放的,而非封闭式的,于是开始脱离美国在线的控制。最终,美国在线就迅速在泡沫破灭的时候衰落了。
百度刚刚成立那会儿,正逢网络经济泡沫最后几个月。李彦宏坦言,当时他也有过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进行第一次风险投资融资的时候,他设想的商业模式是给所有主流网站提供搜索服务,想着收技术服务费。按照美国每千字20美元的价格,百度计算了中国有多少网民、每天有多少搜索,得出收入有多少。等到网络泡沫破灭后,就知道这个想法不切实际,因为这个价格太贵了。“危机来临之前,人们有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幻想。经过这些事情,我们也在想危机来临之后如何渡过,我自己的体会就是首先要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李彦宏表示。
企业在危机中将面临许多的机会,“放弃幻想”后,如果没有“专注如一”的法宝,就很容易被卷入错误的旋涡之中。“百度过去将近十年时间其实只做一件事情———中文搜索,这才使我们在中文搜索上获得现在70%多市场份额。”李彦宏说。而拥有以上两大法宝仅仅是起飞前的准备,不足以让企业逆流而上,在李彦宏看来,“创新求变”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百度1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闪电计划、新闻搜索、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视频等众多广受欢迎的新产品推出,到百度日本、百度有啊等业务拓展,再到即将推出的阿拉丁、凤巢系统,每一年百度都向客户展示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求变的精神。
“五年以后,不支持网上购物的零售商也许将再也无法生存。今天,只有20万至30万家企业懂得用搜索引擎进行他们的营销活动。危机过后,这个数字可能是200万至300万家。变化和创新不会很简单地摆在那里,而是需要企业主动地拿出选择创新的勇气。”李彦宏预言。
马化腾:永远把产品做到极致
“让用户上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Q,这是我的目标。”如今,中国腾讯总用户数突破8亿,腾讯CEO马化腾曾经说过的这句话已经基本实现。近日,网上流传着的一篇马化腾关于产品设计的内部讲座,或许可以从中窥探一番他的经营之道。
即使离“全民QQ”的目标已不远,马化腾每天仍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体验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他认为,要获得用户的认同感就要给他们第一次的惊喜,不能总是做人家也有的产品。这时候,第一要关注的就是产品的硬指标———把产品做到极致。马化腾透露,腾讯在做网络播放器QQ影音的时候,在产品指标上曾经也有很多选择,如网络播放、交流、分享功能等,但是最后都砍掉了。然而在最基本的硬指标上,如播放能力、占用内存等,QQ影音的核心性能和速度都远远超越了竞争对手。
除了“把产品做到极致”的要求外,马化腾还很注重产品的口碑。他认为,产品经理要关注最最核心、能够获得用户口碑的战略点,如果这块没做透,结果只能是用户过来,然后失望,再花更多的精力弥补,这是得不偿失的。“当用户在自动增长,就不要去打扰用户,否则可能是好心办坏事。这时,每做一件事情,每加一个东西都要很慎重地考虑,真的是有建设性地去增加产品的一个口碑。当用户口碑坏掉后,再将用户拉回来很难。”
如今,拥有近4亿活跃用户的腾讯哪怕产品的一点点瑕疵,都会引发用户大量的不满,因此马化腾特别要求腾讯所有的产品经理都要“做最挑剔的用户”。要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用自己的产品。“不能因为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就不去做,很多好的产品都是靠这个方法做出来的,关键要坚持。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主动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交流,解决。产品经理心态要很好,希望用户能找出问题我们再解决掉。哪怕再小的问题解决了也是完成一件大事。”马化腾如是说。
互联网产品设计的“马化腾法则”:
1、为产品订立优先级和先后次序。
2、不强迫用户。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
3、研发机制保证,产品迭代要快,快速实现、快速响应。
4、图案和简洁并不是一对矛盾体。
5、要丰富自己的角色,做最挑剔的用户、笨用户。
6、产品经理第一要关注产品的硬指标。
7、技术核心能力非可复制性强,让极致核心能力产生口碑。
8、在局部、细小之处的创新要永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