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氓软件起家的奇虎,最近动作很大。
经过近一个月的口水大战,8月25日,奇虎起诉瑞星和中关村在线侵犯名誉权在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立案,要求瑞星公开道歉,恢复名誉,并向旗下两家公司各赔偿200万。由此拉开新一轮炒作序幕。
通常而言,这样的诉讼案子由于法律程序会历时数月乃至长达几年的调解和多次判决的过程,由于此类案件诉讼费用不高,尤其是针对败诉方缺乏重惩罚性措施,打这类官司费用不高,更多是投放时间和精力成本。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全球受重视程度日隆,媒体往往也热衷于跟踪和报道此类事件,于是鱼沙俱下,有些公司非常善于利用这些因素,为了市场营销策略的目的,把诉讼作为事件炒作的重要手段,从而达到转移视线、免费宣传和扩大影响等等企业目的。
从奇虎起诉瑞星的这起案子,我认为大抵是这种运用的实例。
奇虎最近面临的问题也急需其摆脱困境:360高层离职,督导委员会集体退出的内部危机,瑞星推出全新免费反木马工具“瑞星卡卡6.0”,360原合作伙伴卡巴斯基中断合作关系等等。对于尚需依靠风险投资资金运作的奇虎而言,的确是需要一些能转移视线的“题材”了。
于是诉讼成了奇虎眼中可资利用的炒作手段。
真正的诉讼,是不需要经过前期口水战的预热,也用不着因为一个简单的立案程序而大肆宣扬的。只需小范围走流程,大家各拿证据,当庭对质,理亏理直自有公论,协调、一审、二审等等都是自家的事,能协调则折中解决,不能协调则继续走法律程序,双方可能会不断在原告与被告的角色中互相转换,各方不断投入时间和耐心——正常人思维,非到万不得已不会去打官司。因为——打官司很重要的是需要拼耐力。
就诉讼本身而言,如果只是为了解决侵不侵权问题对奇虎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这样,投入产出比太低。无数类似案件表明,即使一方官司赢了,但象这样的案子最终的赔付费会远远低于原预期费用,况且这样的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胜谁负都难预料,更何况大抵最后审判结果的费用对公司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由此看来,诉讼只是表现现象,重要的是能充当不错的炒作工具。在时间跨度和吸引眼球方面切合了炒作所需要素:时间长、媒体关注、各方参与、热闹非凡。
醉翁之意不在酒,如何借用诉讼来达到转移视线和宣传目的才是奇虎起诉瑞星和中关村在线的真实目的。我们看到,奇虎的提请诉讼贴子一发,就很快会有众多跟贴表示支持并攻击瑞星和ZOL,这不是正常现象,相信是有意而为。
市场利益是起纷争的驱动力,炒作是快速提升影响的“重要”手段。诉讼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给自己定义一个“正面和受害者形象”——名誉被侵害,业界、媒体、消费者都能热热闹闹、沸沸扬扬地参与议论此事。既然进入法律诉讼程序,瑞星和中关村在线就不得不应诉,炒作需要互动,如果只是热脸贴冷屁股的一头热,要么热闹不起来,要么于己不利,落下坏名声。从以往的表现来看,周鸿祎和他的奇虎在这方面不是庸手。
炒作这种事,媒体和消费者往往是被利用者,炒作者搭台,他们唱戏。媒体还好,象诉讼一类的题材毕竟可资报道,充实了版面和内容,多少有所得。消费者则不然,商场上,消费者往往是被宣传成“上帝”却实际是最不受重视的角色,善良的消费者常以为反映民意就可使问题得到解决情况得以改善,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炒作事件下的消费者只是剧中的戏子而已。
希望我们的商家把心思多放在做好自己和共创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之上,能真正多为消费者着想,为消费者多做实事,那才是消费者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