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韩国《朝鲜日报》发表分析文章,反思了其国内互联网发展“围墙花园”战略的失败,文章得出的观点是,韩国互联网产业已经从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原因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行业Web 2.0风潮中,韩国根本没有培养出Web 2.0代表性明星企业,而互联网的领头羊美国,以及我们的近邻日本,却培养出Google、MySpace、Facebook、mixi等无数个全新网站。
一、“围墙花园”战略的危险性
韩国媒体认为,韩国互联网经过中期的发展,基本形成了“Naver、Daum、赛我网”三强体制。三大网络公司掌握着韩国90%以上的网络用户,凭借市场垄断,将事业领域扩大到各个领域,甚至已经吞噬了风险企业的领域,简直无所不为;再加上韩国人对韩国网络文化的偏好,让Google、MySpace、second life等进军韩国的著名网络服务商,均不能在韩国立足。
而韩国互联网企业除了让外来者无法闯入,自己并没有很好地走出去。比如,曾在2006年11月美国旧金山 “Web 2.0国际研讨会”上信誓旦旦要进军美国互联网市场的“赛我网”,根本没能成功地在美国立住脚。事实上,除了网络游戏之外,韩国互联网企业进军海外几乎全军覆没。以“Naver、Daum、赛我网”为首的三大网络公司只侧重推出针对韩国消费者的所谓的“韩国式服务”,这样,韩国的互联网企业基本沦为仅面向韩国国内的企业。由于韩国不过是个小国,这让韩国的互联网企业既无法面向全球开拓进取发展壮大,又要面对国内同行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厮杀。“围墙花园”很像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围城”,它既阻住了走进来的脚步,也阻住了走出去的脚步。最终,韩国互联网在经历前期和中期的短暂辉煌之后,逐渐走向式微和颓废。
二、中国互联网应该重视“走出去”的互联网发展战略
与韩国相比,中国互联网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截至到2008年4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2.2亿。因为有如此众多的网民资源可供挖掘,国内互联网企业没有韩国同行那种用户资源匮乏的担忧。但仅仅在国内互联网市场叱诧风云是不够的,互联网时代本质上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积极地走出去。微软的MSN、yahoo、Google、MySpace、facebook等已先后进入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掘金,而我们走出去的企业屈指可数。除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再数就要数到国内几家网游企业向海外推出的十几款网络游戏了。
百度进军日本,是与雅虎日本、Google日本分一杯羹,争日本的搜索引擎市场。而且百度还有计划开拓欧洲市场。阿里巴巴与软银成立日本合资公司“日本阿里巴巴”,合资公司中,软银首期投入2000万美元,占股65%,阿里巴巴则无任何现金投入,占股35%。阿里巴巴进军日本的模式虽然比较独特,但与百度一样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当然,阿里旗下的支付宝与卓越亚马逊的合作,亦为进军海外的有益尝试。腾讯进军印度,向印度互联网企业“印度环球”提供即时通讯和电子邮件服务,但腾讯的走出去与百度和阿里相比还稍显逊色了一点。
我们从先行者向外走的脚步可以看出,国内互联网企业进军海外的路还很漫长,仅在靠近家门的临近几个国家和地区跑马圈地还不算是真正彻底的走出去。虽然百度有计划开拓欧洲市场,但正真意义上进军欧美市场的开拓者还没有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面临着与韩国同样的状况,国外的互联网企业进军中国普遍有水土不服的症状,本土化是他们很难逾越的发展门槛。另外,国内互联网还一定程度地处在创业者对美国互联网新概念亦步亦趋的抄袭和国内网民对中国文化过度自恋的双重怪圈中,最危险的莫过于创业者要么全盘抄袭美国式概念,为国内网民诟病;要么短视地只顾在本土攻城略地,与竞争对手捉对厮杀,缺乏长期发展战略。其实,中国互联网也一定程度地生存在“围墙花园”之中的。曾在全球互联网行业发挥实验平台兼智囊库作用的韩国互联网行业,现在却沦为面对狭小的国内市场展开血腥格斗的井底之蛙,其由兴而衰的发展历程,足以警示我们免于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