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方兴东,也许不需过多着墨,业内人士都会知晓一二——中国信息产业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中国的网络旗手、中国的博客教父、博客网CEO……业界赋予了他很多称号。
1996年,还是清华学子的方兴东因为帮朋友的忙,开始了自己的互联网评论生涯。“我本身是个文学爱好者,喜欢写诗,最初写互联网评论也是抱着写字的想法去的。但没想到刚涉猎互联网就被吸引了,它使我每天可以接触到最前沿、最鲜活的东西。”那时的方兴东没想过未来在互联网这块会有多大发展,“当时业内有几个很强的评论家,我想自己写的东西能赶上他们就很高兴了。”怀着简单的学生心态,方兴东不断地“输出”,“我经常给《南方周末》、《计算机世界》、《信息产业报》等媒体写评论,1998年产量最高时,一周有六七个专栏。”如此的高产,方兴东说得益于海量的输入,“我有个特点,一本书通常不到两小时就能读完,并抓住其中精华。我的阅读量很庞大,相信业内没有几个人能达到。”已近中年的方兴东回忆起当时的“业绩”还很是自豪。
“但光靠文字养活自己是不行的,不能发家致富。”记者面前的方兴东如此坦白。此时已在业界有相当影响力的他有了创业的想法,“我了解到当时美国已有几十家上市的互联网研究咨询机构,而那时的国内互联网还没有规模化的成长,我敏感到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办一个创业者、投资者、传媒和大众都需要的资源平台,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推波助澜。”方兴东的“互联网实验室”孕育而生。
2002年,对方兴东而言又是一个契机年。那年7月,他的《向微软投降》一文在网上发表,但不到两小时,微软就将此文全部“做空”。“我当时就想自己做个网站。”方兴东不平地表示。好朋友孙建华了解到他的想法,随即将“博客”这个模式推荐给方兴东,“我很激动,强烈意识到这是个革命性的东西。原来我老在想新的模式和出路,这使我豁然开朗,互联网怎么发展?就是让用户从被动者变为主动者、创造者,用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互联网模式的最大转变。”方兴东的二次创业开始了,他请了一位大三的学生开发平台,一个月后博客中国正式上线。至此,方兴东也在那里安了“家”,踏上了自己写博客和经营博客的征程。
不可否认,方兴东发现的博客互联网模式的确掀起了当时中国互联网的小高潮。然而创业者总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博客中国在经历了2004、2005年的高发期后,出现了大幅回落,甚至许多用户纷纷“挪窝”。“这的确是我们自己的过失。博客中国是我一个人搞起来的,但要发展还需要搭建团队,我们在这个环节上失误了——经验不足,导致用户体验不好。”“这可能跟我本身性格有关。我以前是搞文学的,比较自我,觉得自己很聪明,但其实犯了很多低级错误。”方兴东毫不隐讳。
博客中国走了弯路,很多业内人表示博客网(博客中国已改名为博客网)已经不行了。但方兴东依然自信:“我们做了很多调整,尤其在团队组建方面。而且博客网前不久已经开始盈利了。”“和其他开设博客的网站不同,我们只专注于这块,而且深刻理解这个领域,博客就像一个人的家,这个家里应该有很多丰富的体验,我们在尝试怎样把这种体验做好,并且让它和更普遍的手机终端结合起来。我相信一两年后中国博客的格局肯定会发生变化,我们的目标还是‘全球第一大博客网站’。”方兴东雄心不减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