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09年7月22日将会出现千载难逢的“世纪日全食”,如果您没有专业的设备,也可以用普通数码相机留住这难得的瞬间。为了把照片拍好,充分的准备是少不了的。首先要选好拍摄地点,然后提前踩点来确定如何取景。当然,充足的电量是您拍好照片的基础。
天文摄影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相机直接拍摄。在拍摄太阳时,许多照相机的长焦端都可以拍到较大的图像,那么在非全食阶段,您只需要将滤光片罩在相机镜头前就可以轻松拍摄。如果您使用墨水盆法或者望远镜投影法观测日食,那么直接把看到的映像拍下来即可。至于日全食的拍摄,直接用相机对着太阳那里拍就行了。
下面是一些天文现象拍摄的技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全食前的偏食阶段
由于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很长,且较之普通的偏食并无区别,因此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焦。一定要反复、耐心地将焦距调到最适值,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调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更多的是依靠经验。由于阳光太强,在回放查看照片时使用液晶屏可能看不清,因此最好提前准备宽大且不透光的外套将相机罩在下面,便于清晰的查看图像。
食既阶段
贝利珠、色球和日珥
这时的主要拍摄目标是贝利珠和钻石环。贝利珠的拍摄意味着全食阶段拍摄工作的开始,因此要提前摘掉滤光片。如果您有精确的预报时间和现场时间,那么应在食既前15
秒到1分钟内将其摘掉。这时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短暂的直射不会对您的相机造成损害。如果没有精确的时间,那么您最好在取景器里通过滤光片看到太阳只剩下隐隐约约的一小点时,将其摘下最为适宜。
由于从摘掉滤光片到出现贝利珠的时间间隔很短,这时可能会来不及调整相机参数,因此应提前设置,以免手忙脚乱。具体相机参数请参考“日食摄影曝光参数表”。
贝利珠的拍摄技巧
具体步骤:
·在食既出现前几秒钟,把望远镜或长焦镜头前的滤光片摘掉;
·把相机调至自动档或光圈先决档。由于当倍利珠亮度变化时,手动档的曝光调节不能随拍摄对象的光线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宜用手动档;
·将相机拍摄模式调至连拍档 ;
·用手动对焦,焦距调至无限远;
·曝光值调至零EV;
·将感光度(ISO)调至100或200。当食既还有两三秒出现时,就按下快门,这样能够把倍利珠的全过程拍下来。拍完后,查看曝光是否准确。如果曝光过度,那么生光前拍倍利珠时,就把曝光值稍调低一些;反之将曝光值稍调高一些。
全食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拍摄目标是日珥、日冕的内冕和外冕。
内冕
外冕
上文中“日食摄影曝光参数表”给出了不同情况下这三个拍摄目标的曝光参数,不过实际拍摄时并不需要严格遵照这个曝光表,需要按实际操作时的具体情况而灵活操作。另外,云雾、太阳高度等对光强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到。由于外冕延伸的范围可能大大超过一个太阳直径,为了尽可能多的拍全日冕,应尽量保证太阳在画面的正中央,并及时调整相机的角度,使日冕的长轴位于画面的对角线上。
地球照
日全食时,从月球的暗面望地球就好像一轮满月,非常明亮,这时月球的暗面会被地球照亮,只是其亮度比日冕时暗淡,用肉眼无法分辨。但若延长曝光时间,就能拍到月球暗面的细节。在一般情况下,用f/8的器材、ISO
1600、1/3秒曝光可以充分的拍到地球照。
地球照
日全食时糖葫芦串像
这种糖葫芦串像可以通过多次曝光来实现。一般情况下,胶片单反相机和一些中高端的数码单反相机可以拍摄到这种像,我们仅以胶片单反为例说明。多次曝光就是拍完一张照片后,先不过卷,仍然使用同一底片进行二次曝光,这样拍摄出的照片可以出现特殊的效果。由于日食开始和结束时太阳的位置差异会很大,取景时就要保证日食开始时太阳位于画面左侧,结束时位于右侧;为确保日食的全程都能出现在画面上,因此要避免建筑物的遮挡。具体操作时,在日食之初,在相机前方加上滤光片,拍摄第一张相片。然后不过卷,过一段时间,在同一张底片上重复曝光再拍摄一张太阳像,如此重复。由于使用了滤光镜,地面景物的亮度和太阳相比太暗,因此无法使之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上。因此要等到全食或者环食发生时,再摘掉滤光镜,直接拍摄太阳,这时才能拍下地面景物。接下来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日食结束。最后,就会在一张底片上拍下日食全过程的一串像。但是普通的数码相机不能实现这样的串像,需要通过后期合成来实现日全食时的糖葫芦串像。
葫芦串
搜狐科学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版权属博闻网所有。特供搜狐科学频道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