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百年梦想――“日食雨”中的上海世博会工地速写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吴宇7月22日报道:22日上午近9点,记者来到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园区,天色开始一点点阴沉下来,工地上工人们放下手中活计,不时抬头望着天。
“我们昨天接到通知,今天9点到10点停工,确保日全食期间工地安全。”54岁的电工徐汉全告诉记者。
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集中连片工地。记者站在欧洲片区,只见荷兰、法国、西班牙、卢森堡、波兰等国家的自建馆已搭起钢结构“骨架”,其间一片包括餐厅、商店和厕所在内的公共建筑已完成外立面施工。
一阵风吹来,几滴雨打湿了记者采访本。负责这片区域施工的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李瑞龙说:“对我们来说,日全食停工一小时,真是一段难得的休息和放松时间,因为世博工程工期很紧,我们进场一年多来一直在争分夺秒。”
说话间,白昼成了“黑夜”。近处一座座展馆连轮廓都看不见了,只有远处黄浦江上的大桥路灯闪闪发亮。雨水扯天扯地下起来,漫天的水雾让酷暑中的世博工地一下子变得清凉了许多。
李瑞龙掏出一个傻瓜相机拍了几张。他说,高温、暴雨、大风等天气很常见,而在世博工地经历几百年一遇的日全食,还是很稀罕。“我只是小时候见过一次日食。”28岁的李瑞龙说。
在这群世博建设者眼前,奥地利政府正利用日全食时机在工地上推出自己的展馆设计方案。但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人们看到的只有漆黑的“夜色”,听到的只有哗哗的雨声。间或有照相机闪光灯亮起,人们才能从漏进帐篷的急雨中辨别一下周围人的轮廓。
作为奥地利馆的设计师,年轻的马蒂亚斯·德尔坎波(Matias Del Campo)说,在“日食雨”中的经历真是太难忘了。“看到忙碌的中国工人,看到竞赛场似的世博工地,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展馆建设工作。” 马蒂亚斯·德尔坎波说。
几分钟后,黑夜消散,白昼回归,但风雨并没有停歇。站在帐篷边缘的阿加塔·塞德尔(Agata Seidl)向记者这样描述她眼中的“日全食”:“就像有人打开了开关,美妙的世界重新回来了,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生活重新步入了正轨。”
阿加塔·塞德尔是波兰华沙人,在上海一家奥地利信息技术公司担任国际业务经理。她说,第一次走进世博工地,感到很兴奋。虽然没有看到日全食,但“日食雨”同样让人难忘,而且增强了自己对于明年世博会开幕后的期待。
帐篷内外,人们有些胡乱地使用着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因为“日食雨”无疑让人们失去了方向,一些外国友人用手机兴奋地向家人报告此时的经历,许多中外同行在洽谈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及合作设想。
“日全食几百年一遇,而举办世博会同样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我觉得今天是个巧合,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以及许许多多的国家、国际组织都在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竭尽全力努力着。我相信,世博会一定会成为许多人实现梦想的地方。”上海现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所所长助理叶红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