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电话那头的王志东,实在不愿对他曾经一手参与创建的新浪说些什么。大概这家公司物是人非,如今大股东又在变化;或者,他有苦衷,不便说什么。
在资深IT业评论人士洪波看来,第二种原因可能更合理。“新浪现在管理层成了大股东,跟王志东当年融资时的股权结构设计有关。”他对CBN记者说,新浪管理权过于分散,“只有经营者,没有所有者”,因此,上市9年来,一直处于“被资本偷袭”的尴尬中。
他认为,管理层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这种风险,对新浪业务定位、远景战略选择都有好处。
管理层多年缺乏话语权
洪波所说的“只有经营者,没有所有者”,意思是新浪虽然成立多年,但至今仍缺乏真正具有控制力的大股东。
新浪的股权变动历史,显然与此吻合。不过,如果将此全归于王志东,显然有点为难他。新浪前身,可追溯到16年前,1993年12月成立的四通利方,资方为四通(掌门人为段永基),最初股权比例为四通持有79%,王志东持有剩余的21%。
这一明显“失衡”的比例似乎为后来的持续变局埋藏下种子。因为管理层不但股权比例低,且最容易发生变动。而这一股权比例,王志东以前曾表态说,在1997年第一次风投进来时,四通方面也没有真正兑现。
而兑现的代价是,几个月后,美国三家风投对四通利方注入650万美元,得到大约40%股份。王志东与原投资方、美国风投之间总算有了一些话语权平衡。
1998年冬,四通利方收购美国华人姜丰年创办的华渊网,“新浪网”由此诞生。当年新公司股权比例为四通占股60%,华渊占股40%。1999年4月、11月,新浪接连又完成两次私募,获得了超过8500万美元的融资。
由于四通背后已有美国三家风投,姜丰年以及新的两轮私募的完成,进一步稀释了王志东等人的股权,他们的地位似乎变得越来越小。
2000年春登陆纳市后,公开资料显示,新浪前5大股东股权总共只剩下39.9%,其中陈立武13.3%、段永基10%、王志东6.3%、姜丰年5.7%、曹德丰4.6%。
从个人持股角度看,从21%到6.3%,王志东的股权比例被稀释的幅度最大。由于新浪网实际业务一直主要由王志东等早期创业团队主持,因此,这是一个尴尬局面:王志东等人反而更像是职业经理人,在董事会里没有真正主导权。
洪波分析说,那时起,跟搜狐等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比,新浪股权最为分散,它基本上成了资本运作平台。
昨天傍晚,电话那头的王志东,实在不愿对他曾经一手参与创建的新浪说些什么。大概这家公司物是人非,如今大股东又在变化;或者,他有苦衷,不便说什么。
在资深IT业评论人士洪波看来,第二种原因可能更合理。“新浪现在管理层成了大股东,跟王志东当年融资时的股权结构设计有关。”他对CBN记者说,新浪管理权过于分散,“只有经营者,没有所有者”,因此,上市9年来,一直处于“被资本偷袭”的尴尬中。
他认为,管理层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这种风险,对新浪业务定位、远景战略选择都有好处。
管理层多年缺乏话语权
洪波所说的“只有经营者,没有所有者”,意思是新浪虽然成立多年,但至今仍缺乏真正具有控制力的大股东。
新浪的股权变动历史,显然与此吻合。不过,如果将此全归于王志东,显然有点为难他。新浪前身,可追溯到16年前,1993年12月成立的四通利方,资方为四通(掌门人为段永基),最初股权比例为四通持有79%,王志东持有剩余的21%。
这一明显“失衡”的比例似乎为后来的持续变局埋藏下种子。因为管理层不但股权比例低,且最容易发生变动。而这一股权比例,王志东以前曾表态说,在1997年第一次风投进来时,四通方面也没有真正兑现。
而兑现的代价是,几个月后,美国三家风投对四通利方注入650万美元,得到大约40%股份。王志东与原投资方、美国风投之间总算有了一些话语权平衡。
1998年冬,四通利方收购美国华人姜丰年创办的华渊网,“新浪网”由此诞生。当年新公司股权比例为四通占股60%,华渊占股40%。1999年4月、11月,新浪接连又完成两次私募,获得了超过8500万美元的融资。
由于四通背后已有美国三家风投,姜丰年以及新的两轮私募的完成,进一步稀释了王志东等人的股权,他们的地位似乎变得越来越小。
2000年春登陆纳市后,公开资料显示,新浪前5大股东股权总共只剩下39.9%,其中陈立武13.3%、段永基10%、王志东6.3%、姜丰年5.7%、曹德丰4.6%。
从个人持股角度看,从21%到6.3%,王志东的股权比例被稀释的幅度最大。由于新浪网实际业务一直主要由王志东等早期创业团队主持,因此,这是一个尴尬局面:王志东等人反而更像是职业经理人,在董事会里没有真正主导权。
洪波分析说,那时起,跟搜狐等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比,新浪股权最为分散,它基本上成了资本运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