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OPhone平台的推出,一方面有利于中国移动在3G时代更好地聚集产业链资源,发展数据业务;另一方面将大幅降低终端厂商开发TD智能手机的门槛,进一步加速TD终端的产业化,提升TD终端的竞争力。
当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为iPhone和GPhone不断掀起销售热浪、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方兴未艾之时,中国移动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通过推出智能终端软件平台,也正式加入到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中来。8月31日,中国移动推出了全球首个由运营商主导研发的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平台——— OPhone平台。业界普遍认为,OPhone平台的推出,一方面有利于中国移动在3G时代更好地聚集产业链资源,发展数据业务;另一方面将大幅降低终端厂商开发 TD-SCDMA(简称TD)智能手机的门槛,进一步加速TD终端的产业化,提升TD终端的竞争力。
以开放聚集产业链资源
联想移动、多普达、戴尔、LG电子、Marvell、播思通讯……在OPhone平台发布会现场,记者看到手机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企业代表出席。在运营商的号召下,软件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终端厂商、芯片厂商都显得很兴奋,“Opportunity(机遇)”、“Information(信息)”、“Option(选择)”、“Innovation(创新)”,这些包含字母O的单词,成为他们最想对外吐露的心声。而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用一个更为大气和包容的词———open(开放)来表达他的心情。
的确,中国移动很想用“开放”来整合产业链资源。在OPhone平台推出之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主要包括诺基亚Symbian、微软WindowsMobile、谷歌Android以及黑莓、苹果等自行开发的封闭系统。其中,只有谷歌Android平台具有很好的开源性,这也是GPhone受到众多手机企业和消费者追捧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OPhone平台借鉴并兼容了Android平台,采用开源的Linux作为系统内核,集成Java应用框架,具有持续扩展能力。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表示,OPhone平台的推出,为全球移动运营商提供了互联网服务传递的能力,为终端制造商提供了打造差异化产品的能力,为全球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一种迅速将应用部署到全球市场的能力。“它能够为我们的开发者,为我们的终端制造商,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一个开源、开放的平台,可以使知识产权最大限度地共享。”他说。
任何一个开放的手机操作系统,如果没有开发者的支持,都很难成功。在OPhone平台推出的同时,中国移动还推出了面向软件开发者的OPhoneSDK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者社区交流平台OPhoneSDN。“类似的系统,开发者要下载就需要向某些企业支付99美元,而中国移动是免费的。”黄晓庆说。
“OPhone平台为终端厂商和芯片厂商提供了开放、高性能的软件平台,缩短了运营商业务开发周期,把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开发者以及消费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isuppli高级分析师王阳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在中国移动“开放”的大旗下,OPhone平台获得了产业界各方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芯片层面,Marvell、高通、联芯、展讯和天已推出多款相关的芯片解决方案供终端制造商选择;在终端层面,联想、LG、多普达、戴尔以及桑菲等厂商已经陆续推出了各自的OPhone手机,摩托罗拉、三星、中兴等十多家手机厂商正积极开发基于OPhone平台的智能终端。
业务集成更容易
在OPhone平台推出之前,中国移动的移动应用商城(MobileMar-ket,简称MM)也正式开张。业界普遍认为,无论是开发 MM还是开发OPhone,中国移动的目的都在于发展自己的业务,尤其是数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