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最近,国家针对多晶硅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严格市场准入,涉及钢铁、水泥、风电、多晶硅等多个行业。之后,又颁布废多晶硅进口禁令,从9月1日开始,中国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不再进口废多晶硅。对于准入门槛的提高以及废多晶硅进口禁令的颁布,国内多晶硅企业表示,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规范国内多晶硅市场,引导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将起到积极作用。他们同时表示,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节能降耗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政策利好 期盼细则出台
国务院出台的调控措施对国内多晶硅乃至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近几年,国内上马了一些百吨级和由几个百吨级拼凑出来的千吨级项目。这些项目技术落后、能耗高、物料消耗大、不能封闭循环、环保不达标、成本居高不下,对这些项目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政策,不予核准,不予供应土地,不给予金融支持。因为环保不达标、安全隐患严重的项目就是建成了也无法通过验收投入生产,即使能生产也会因为质量不稳定、成本居高不下而必须停产。“目前国内已经有成功投产的万吨级大项目,这些项目工艺技术先进、环保节能、成本控制得当,具备和国际多晶硅同行竞争的实力,完全能够为太阳能产业提供优质、环保、低成本的多晶硅原料。”他说。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大洲告诉记者,废多晶硅进口禁令的颁布及严格准入标准对多晶硅企业的利好,是毫无疑问的,更重要的是,这对规范光伏行业更加有利。国外的废硅片进来以后,由于一些企业缺乏检测手段,把一些含有其他杂质的硅片直接掺到硅料中去,国内生产的硅片质量、电池转换效率及寿命都将受到影响,因此禁令有利于光伏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唯一受禁令影响的是拉单晶和多晶铸锭的厂商,过去他们很容易进口原材料,禁令出台后,将增加硅片厂家的进口手续及检测费用。“提高准入门槛对现有企业是个利好,可以减少恶性竞争。但对于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也绝不意味着进了保险箱,同行之间还是要竞争的,要争取成本优势,此外还要和国外优质产品竞争,所以不用担心现有企业会停滞不前。”亚洲硅业总经理王体虎告诉记者。
尚德电力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现在要规范多晶硅这个行业,应该成立一个统一的部门把实施细则制定出来。目前只是设立了一个准入标准,产品标准也应及时跟进。不这样做,就可能把其他想进入的企业挡在门外,而现有的企业如果不继续下大力气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显然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多晶硅需求还有增长空间
目前,多晶硅生产能力分3个等级:第一,对外宣布的能力;第二实际已经建成的能力;第三,实际产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际生产的能力和对外宣称的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据行业最新统计,今年国内光伏总产量将达到3500MW,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00MW,硅太阳能电池产量为3400MW,按照每瓦需要7克多晶硅计算,需多晶硅2.5万吨左右,而今年国内多晶硅的产量预计在1.5万吨左右,因此实际上多晶硅还有1万吨的需求缺口。
亚洲硅业王体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宣称的产能连1/5都没实现,而且太阳能光伏市场是不断发展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从长远看,多晶硅需求会持续增长。
【赛迪网讯】最近,国家针对多晶硅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严格市场准入,涉及钢铁、水泥、风电、多晶硅等多个行业。之后,又颁布废多晶硅进口禁令,从9月1日开始,中国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不再进口废多晶硅。对于准入门槛的提高以及废多晶硅进口禁令的颁布,国内多晶硅企业表示,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规范国内多晶硅市场,引导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将起到积极作用。他们同时表示,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节能降耗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政策利好 期盼细则出台
国务院出台的调控措施对国内多晶硅乃至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近几年,国内上马了一些百吨级和由几个百吨级拼凑出来的千吨级项目。这些项目技术落后、能耗高、物料消耗大、不能封闭循环、环保不达标、成本居高不下,对这些项目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政策,不予核准,不予供应土地,不给予金融支持。因为环保不达标、安全隐患严重的项目就是建成了也无法通过验收投入生产,即使能生产也会因为质量不稳定、成本居高不下而必须停产。“目前国内已经有成功投产的万吨级大项目,这些项目工艺技术先进、环保节能、成本控制得当,具备和国际多晶硅同行竞争的实力,完全能够为太阳能产业提供优质、环保、低成本的多晶硅原料。”他说。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大洲告诉记者,废多晶硅进口禁令的颁布及严格准入标准对多晶硅企业的利好,是毫无疑问的,更重要的是,这对规范光伏行业更加有利。国外的废硅片进来以后,由于一些企业缺乏检测手段,把一些含有其他杂质的硅片直接掺到硅料中去,国内生产的硅片质量、电池转换效率及寿命都将受到影响,因此禁令有利于光伏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唯一受禁令影响的是拉单晶和多晶铸锭的厂商,过去他们很容易进口原材料,禁令出台后,将增加硅片厂家的进口手续及检测费用。“提高准入门槛对现有企业是个利好,可以减少恶性竞争。但对于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也绝不意味着进了保险箱,同行之间还是要竞争的,要争取成本优势,此外还要和国外优质产品竞争,所以不用担心现有企业会停滞不前。”亚洲硅业总经理王体虎告诉记者。
尚德电力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现在要规范多晶硅这个行业,应该成立一个统一的部门把实施细则制定出来。目前只是设立了一个准入标准,产品标准也应及时跟进。不这样做,就可能把其他想进入的企业挡在门外,而现有的企业如果不继续下大力气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显然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多晶硅需求还有增长空间
目前,多晶硅生产能力分3个等级:第一,对外宣布的能力;第二实际已经建成的能力;第三,实际产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际生产的能力和对外宣称的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据行业最新统计,今年国内光伏总产量将达到3500MW,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00MW,硅太阳能电池产量为3400MW,按照每瓦需要7克多晶硅计算,需多晶硅2.5万吨左右,而今年国内多晶硅的产量预计在1.5万吨左右,因此实际上多晶硅还有1万吨的需求缺口。
亚洲硅业王体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宣称的产能连1/5都没实现,而且太阳能光伏市场是不断发展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从长远看,多晶硅需求会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