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帖子很快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大事件,“贾君鹏”一夜之间成了网络上人人皆知的名字
大家下午好!
我要讲的是一个现实故事,然后看看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里得出一些什么思考。这是一个非典型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2009年7月16日,一个匿名的互联网用户在流行的百度论坛上发布了一则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这个标题档只有12个汉字,帖子内没有任何内容。然而在5小时内,对这个帖子的回帖就达到3000个,仅仅一天后,这个帖子便吸引了超过700万次的点击和30万回帖。一句原本很隐秘的话,很快由此变成了全国性的媒体事件。大的媒体机构,比如CNN、网易、人民网,以及各大新闻媒体都相继加以评论,我不知道《解放日报》是否也对此事件进行过报道。总之,一个小小的帖子很快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事件,“贾君鹏”一夜之间成了网络上人人皆知的名字。
没人知道到底是谁发了这个帖子,也没人知道帖子中的贾君鹏到底是谁。网民们怀疑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这个名字是不是某个曾经发过帖子的人的名字。就在人们纷纷议论这个奇怪的、不同寻常的现象时,这件事情又有了两个新的进展。
首先,一些公司宣称“贾君鹏事件”是他们网上营销的产物。8月初,一家新媒体公司的总裁宣称围绕“贾君鹏”的整个事件是其市场营销的产物,这令公众十分惊讶。他声称,他的公司雇用了800多名营销人员,这些人员注册了2万多个互联网用户名对那个隐秘的句子进行跟帖。之后这种说法遭到质疑。因为公司无法提供证据证明他们先前所说的话,因此没有人知道这是不是他们公司市场营销的一种策略,以图通过这种虚假的声明来吸引广大网民。但即使这个消息无法得到证实,它依旧证实了虚拟商业的潜力。
任何形式的参与都为网络公司带来商业利益,因为它们维持了网络人气
一句网络上的话会产生这样的蝴蝶效应,也许让我们感到很惊讶。这个故事对于我们今天讲坛的主题“新媒体与社会变革”有何启示呢?
人们如何运用网络力量,这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民众表达与政府控制之间的对比问题,我们必须看到互联网的诸多尺度,一些尺度在我们今天的讨论中已经提及。例如,经济、文化、社会,当然也包括政治。政府已经不是这场游戏中的唯一参与者,现在,又有了许多其他参与者,尤其是一些网络公司和网络社区。网络公司已经发现鼓励使用者对产品进行讨论会带来更多利益,包括让那些对产品有争议的用户一起参与讨论。网上社区是所有网上商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们可以建立用户基地———这对吸引更多网络人气很有帮助。
现在的商业和社会力量为参与者提供了许多诱人环境。为什么用户对此十分青睐?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很显然,这里面有些娱乐的成分,这些成分是达成交流的必要成分。网上有数以万计的回答和信息,网民诉说着家庭生活笑话、工作关系笑话、校园生活笑话,等等。他们之间甚至相互竞争,看谁的回帖更搞笑。尽管这些娱乐成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和社会观点,但中国的评论人士指出,这不仅会促使中国的网络社会,而且会促使中国的现实社会变得越来越异化和疏远。
有人发了这么个帖子:我发的不是帖子,而是寂寞。另一些帖子则带有社会思潮的观点,它们都汇聚到了这个虚拟世界里,时不时地各抒己见。
据观察,上论坛的人一定程度上是为倾诉不满。论坛大多是由热门游戏的玩家们建立的。因此,贾君鹏帖子作为一次偶发事件,也许成为了他们对网游公司发泄不满的途径。从这里很容易看出网民的动机———他们需要发泄他们对这个热门网游的不满。
在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那些论坛管理员不阻止这些无意义的恶搞、玩笑甚至谩骂呢?因为我先前已经说过了,对于他们来说,由于利益驱使,这些并不是无意义的。任何形式的参与都为他们带来商业利益,因为它们维持了网络人气。在这类主题中,网络人气可以飙升。
如果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多形式多层面的应用,那么任何对互联网的新发现都将是不完整的
看起来很奇怪的“贾君鹏事件”其实根本不奇怪。它出现在中国网络世界中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在我看来,网络发帖如此热门,正如民间小说、谣言事件、传奇故事,甚至禁书,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流传着,其存在理由都是一样的。这些热门的文化形式,总能找到它们的生存途径,广泛流传在社会上。我想说的理由是,它们更社会化。
很多网络事件在中国非常流行,比如“贾君鹏事件”,这种媒体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比如大部分情况都出现在网络公告板系统。有时候人们用手机上网到论坛上发帖,有时候也发数字图片,但大部分互动都通过文字形式在BBS(网络公告板)上发帖。在美国,BBS已是比较过时的网络服务形式,但在中国,它仍是最主流的网络交流平台。与此同时,博客和其他社会网络系统正在逐步发展。
BBS在中国仍广泛流行有其历史和文化原因。中国的几代网民,不管是高中生、大学生,或上班族,他们刚学会上网时最早用的都是BBS。因此,中国网络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BBS文化,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在BBS上甚至有了一种竞赛文化,对比哪个回帖更幽默,更有水平。
另外一个社会因素是社会事件的传播。“贾君鹏事件”比较特殊,原帖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在之后的交流评论中才产生了很多含义。但是在非特殊情况下,为了能够广泛传播并吸引更多的跟帖,往往帖子的事件与社会公众相关,能引起社会共鸣,还往往比较煽情。这种帖子最感兴趣的领域是违反社会道德的事件,比如邓玉娇案例、孙志刚案例,这些都是例子。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网络发帖传播类似我刚才说的谣言传播,网络有个很关键的方面,那就是,它改变了人们交流的速度和范围。当大规模交流迅速崛起之时,社会变革的速度会加快,紧接着会发生一些对社会变革产生影响的事件。虽然速度和量无法等同于社会的变革,但也会为这些变革添砖加瓦。
所以,综上所述,“贾君鹏事件”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当今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达成个人目的之工具,这个人们天天接触的东西成了社会变革的一块价值基石。在此,我还想提醒各位,如果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多形式多层面的应用,那么任何对互联网的新发现都将是不完整的。
(责任编辑: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