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业军
富士康宣布,自6月1日起,对深圳厂区和集团深圳以外厂区的作业员、线长、组长薪资进行调整,提升整体薪资水平,最低涨幅达30%。
就在富士康宣布加薪不久之前,因停工事件备受关注的佛山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也对外宣布加薪24%。
这两则消息一出,引起国内制造业高度关注,业内人士预期,受富士康和本田事件影响,珠三角制造业将集体面临涨薪预期。
涨薪预期给珠三角企业带来的是什么?业内人士称,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的战略性布局,暗示着新一轮产业北迁与扩张。
涨薪出现“羊群效应”
作为世界代工航母的富士康,其员工的整体福利待遇原本高于珠三角一般的制造业企业。然而,今年以来连续发生的自杀事件,让郭台铭不得不亲自前往深圳龙华进行系统性整改。对于富士康员工频繁跳楼的原因,众多媒体以及专家都将问题的核心指向了财富分配,劳工工资偏低,富士康因此遭受指责。
富士康是苹果、戴尔、惠普等品牌的主要供应商,公众对富士康的指责同样转移到了这些品牌企业身上,有媒体以《带血的苹果》报道一文痛斥血汗工厂,对苹果高额利润背后的劳工剥削进行抨击。而就在6月1日,在鸿海集团(富士康所属母公司)台湾总部,许多人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对富士康内地工厂的员工死亡事件进行声讨。
在5月26日富士康举办的媒体开放日上,郭台铭紧张到汗流如注,受多方压力,两天后,富士康宣布内地工人平均加薪20%的计划。6月2日,从富士康传来的意外消息却是要为普通员工加薪30%的决定。
今年以来,各种食品涨价明显,珠三角劳工生活成本提高,入不敷出的现状,使得员工的权益呼声越来越大。而近期为“停工事件”困扰的佛山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在5月31日宣布为员工加薪24%;更早一些时候,康师傅在广州开发区的工厂就已经将最低工资从人民币870元调高到1100元。
有专家表示,龙头企业加薪的“羊群效应”不久将会显现,对整个行业工资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富士康30%的加薪也给竞争对手无形中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假如同行不跟着提升的话,就很难招到员工,也留不住人。有业内专家预测,本轮制造业的加薪潮可能先从电子或汽车行业开始。
“涨薪潮”或许还会得到政府的支持。据透露,深圳市则计划6暂颁布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于7月1日开始实施。记者通过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了解到,深圳市拟在近期进行新闻发布,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具体方案则暂不公开。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表示,新标准的调整幅度不会低于目前特区内最低工资的10%,即不会少于1100元。
早在今年春季,广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就在全省范围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广州市在5月1日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1100元。
成本倒逼企业北迁
5月25日,当富士康第11跳发生时,郭台铭正在接待来自四川的经贸代表团。事实上,早已在全国布局的富士康,如今考虑最多的问题,还是设法将工厂向北扩张。
随郭台铭一同到深圳的特别助理程天緃在5月26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降低成本是企业的正常行为,你知道富士康为什么要在重庆、成都设立分厂?”言下之意,节省劳动力成本,属于富士康经营战略的基本原则。
与之对应的是,2009年10月,富士康成都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成都高新区,总投资达10亿美元。今年5月,富士康(重庆)8000万台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产业基地将预期使用当地劳动力10万人。
据香港贸发局的《内地出口价格上涨压力续增》报告,在今年1月~5暂访问了500家港资公司,调查显示,过去半年珠三角平均工资升17%,加上相应社保等,总生产成本提高4%~6%。
香港工业总会理事郭振华透露,近年来许多低端及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企业搬离珠三角,改为在粤北、江西、湖南等生产成本较低的地方设厂。但部分实力不足的企业,可能因无力搬厂,出现小型企业的倒闭潮。
无独有偶,在“用工荒”等多重因素的压力之下,位于东莞的台达电子从2000年开始,不断在内地各个城市考察,寻找更适合的投资区域。今年,台达电子在湖南郴州新建的工厂项目便已签约,一同迁入的还有因台达电子而动的周边配套厂商。
香港工业总会早期一份针对珠三角港商的调查显示,珠三角约8万家港企中有37.3%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搬离珠三角,更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
中部招商好时机
由于沿海的人力成本持续提升,已经成为台湾电子代工企业所面临的重大瓶颈,因此包括鸿海、广达、英业达等大企业均已加速迁往重庆。
随着用人成本的提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北迁潮,或将进一步加剧。这被内陆城市视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自年初珠三角涌现“民工荒”后,这些来自湖南、江西、河南等地的招商分队尤其活跃,几乎每周都有各种规模的招商推介会在广州、深圳、东莞举行。
截至记者发稿时,四川省驻深圳办事处的全体人员都在备战“西博会”,这个被视为四川省招商引资“重头戏”的品牌展会,时下成为当下抢占北迁企业的重要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仅东莞市,就有100多个地市招商分队常驻。今年前5个月,已有将近40个内陆城市前往东莞推介,引资总额估计超过千亿元。
涨薪潮之后,长期以低廉价格维系的代工经济模式正在接受考验,珠三角传统的经济增长方走到十字口。
(责任编辑: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