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三角加薪潮:三成老板主动让利

王朝互联网·作者佚名  2010-07-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力成本提升逼企业升级转型,向高端产业进军

加薪让珠三角的外来工普遍受益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马勇

镜头一 涨工资工人喜出望外

“我加薪了,幅度高达30%,从没这样爽过,简直是破天荒,老板真好。”何国群,广东连州人,在美的集团属下的厨房电器生产部负责现场工艺,即专门指导新员工生产的高级工人。上月,他刚加了工资,目前月收入已超过3000元。

说起加薪,何国群开心得合不拢嘴。据他说,这是他工作六年来加薪幅度最大的一次,一下子加了600元。不仅他加了薪,连老婆也加了薪,虽然加薪幅度没他高,但也加了300多元。现在,他们一家子月收入超过5000元。何国群准备在顺德供一套一厅两房,名正言顺地做一个顺德人。

何国群打电话问了几十个老乡,看他们加工资没有。“80%都加工资了,最低的5%,加薪幅度最高的70%,是一个在顺德家具厂干的老乡,雕花很厉害,月工资超过5000元。”据说,家具厂老板还答应这位老乡增加年终奖,包括加班费,估计年收入接近10万元。

“加薪也不是人人顺利的。”何国群透露,也有老乡一开始没能加到工资,于是回厂跟老板吵,说老乡们都加工资了,而且政府也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如果不加薪,就辞职。老板迫于无奈,也就加了,但这种被迫式加薪,幅度一般很低,也就5%-10%左右。

镜头二 减利润老板忧心忡忡

“政府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本无法实施,按此标准,根本找不到工人,而且最低工资标准一提高,聪明的工人马上就吵着要加薪。今年工资这样一涨,我的利润肯定没了10%。”在广州东圃开服装厂的林猛,为最近的“加薪潮”伤透了脑筋。

林猛说,今年以来,工人的平均工资增加了30%多,其营业额才增加两成不到,工资增幅已经超过营业额增幅。林猛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开一个口袋是一元几角钱,上一个衣领不到2元,现在开口袋起码2元,上一个衣领3元钱,如果加上车衣、上纽扣、烫衣服,以及管理员薪酬,一件衣服光是人力成本就要30多元,比以前增加了十多元。

“这对于毛利率很低的服装业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林猛说,他们的工人全部来自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现在这些地方的制造业也慢慢上来,必须有一定诱惑力的工资才能吸引好的工人和服装设计师到广州干活。据悉,他们厂有一定技术的工人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如果是设计师更是天文数字,动辄几万元,甚至是10万元,而且还要每年给予一定幅度的加薪。

“好在我们是自有品牌,走高档路线,所以加这点工资,我们还能承受得了。”林猛说,如果是代工企业,麻烦就更大。

东莞一家生产塑料的代工企业老总告诉记者:“最低工资提高对我们这样的代工企业影响是相当大的。加薪之后,基本上侵蚀掉0.5%的利润,而我们净利润只有1.5%。”据了解,这些代工企业如今绝大多数利润率不超过10%,电子制造服务业平均毛利率自2006年的6.2%骤降到如今不足3%,而净利润则不到1%。

调查 本土企业加薪更豪气

羊城晚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次“加薪潮”波及的企业超过六成。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用工荒”,将近70%的企业被迫或无奈地加薪,但也有近30%的企业是主动加薪。

有一个现象颇耐人寻味:本土企业加薪主动性超过外企,自主品牌企业加薪幅度超过代工企业,内需型企业加薪风气好于外向型企业,大集团出手比小企业阔绰。从地区分布来看,广州本土企业加薪幅度相对较大,其次是佛山、中山、珠海,外资企业相对集中的东莞相对吝啬,加薪幅度较低。

为何“加薪风暴”也内外有别?中山市经信局的黄调研员一语中的,本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他们更注重人文关怀,更看重未来的发展空间,所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高薪也无所谓。不像一些代工企业,哪里便宜去哪里。

近日,记者走访美的,充分感觉到大集团的“大手笔”。记者了解到,美的工人的工资早就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线,新员工也有1800元,熟练老工人普遍接近3000元。该集团董事、副总裁黄晓明告诉记者,中国“人口红利”逐渐衰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如果还靠当年那种粗放式、低效率去市场竞争,是难以有大发展的。

“美的一直尝试在走高附加值的道路,不仅产品技术要高,工人的附加值也要高,高薪养人,环境留人。”黄晓明透露,美的正在和政府一起推动探索给员工建福利性住房,计划明年下半年可建成,预计将有1.5万员工可以享受这种福利。

一说加薪外资就跑?这是谣言!

面对加薪潮,珠三角企业大多用三招

对于这次“加薪潮”,大部分珠三角老板坦然面对。在东莞工作的小叶就显得很淡定。作为一家美国家具进口商在中国的代理,小叶并不担心会有工厂迁出,影响她的业务量。

“2006年,我们有家台资供货商因为人民币升值和美国反倾销,把工厂从广东搬到越南,后来看那边配套部件都找不齐,就又把厂子搬回了广东。”小叶估计,这次的“加薪潮”也不会对她的供货商产生太大影响,“关闭中国工厂还早呢”。

小叶说,其实类似的担忧,也出现在两年前《劳动法》修订和《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及2005年人民币升值前后,但最终并没有出现外资工厂的大量撤离。

“这股加薪潮对外资企业的影响实在是微不足道,说一加薪外资就跑,这完全是利益集团散布各种谣言、耸人听闻。”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在接受采访时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珠三角企业应对“加薪潮”并非外界所言的一走了之,大部分是留守。一位老总就直言,人力成本提升,很快会从珠三角扩展到全国各地,走是没用的,只有出招应对,才是良策。

招数一:产业升级

“加薪,好事情,我们年年都加,幅度越大,企业与员工的凝聚力就越强。”位于中山的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董事长、总裁张传卫见到记者就坦言,他们的薪酬在中山是数一数二的,今年五月又加了一次薪,最高的翻一番,最低也加了30%。

张传卫说,不断加薪,表明企业有发展,而不断的产业升级,是应对加薪潮的最好武器。

张传卫介绍,一个约1万平方米的车间,以前生产配电箱,工人有1000多人,年产值就1亿元。现在,生产风能电机,工人不到100人,产值超过30亿元。“如此高的效益,给工人加多点工资,很应该吧。”张传卫自豪地说。

招数二:引入技术

应对加薪潮,第二招就是引入技术,减少工人。这是目前珠三角企业最常用的。

长期研究东莞经济的中山大学教授林江刚刚在东莞进行完调研。据他的调查显示,东莞企业平均可以承受的涨薪幅度为3%-5%,最好的企业也只有10%左右。林江说,东莞企业平均工资涨幅如果超过5%,就会难以承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工人工资几乎成为海市蜃楼。这些企业要提高工资,办法就是引入技术,减少对人工的依赖。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从低端产业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业进军,从制造业的产品生产者转变为产品的创造者。

招数三:树立品牌

以往,珠三角不少企业纯粹做代工,靠低廉的人工成本,赚取少得可怜的加工费。今年,“加薪潮”一来,这些企业命运堪忧,他们再次意识到,靠赚廉价加工费是难以生存的,必须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和销售网络。

最近,记者到东莞调查时,已有一些代工企业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在东莞大朗镇这个全球毛织之乡,绝大部分企业靠劳动密集型的单纯代工模式经营,不过目前约有九成以上的企业准备建立自己的产品研发设计部,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专卖店、发展加盟商等方式,对自有品牌进行营销策划,开拓国内市场。

采访中,记者最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以往,是政府逼着企业创新、改革、转型;如今,是企业主动要求转型。一位服装业老总说,现在再不转,恐怕过几年,想转也来不及。毕竟,现在人口红利还有,工人工资还算低,还可以让你有一丝喘息的机会,所以必须抓住这最后机会,壮大自己。他说,这个喘息的机会估计也就三五年时间。

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表示,目前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确实利润空间很小,短期内转型升级的可能性也不大,政府可以通过为企业减税而让企业有加薪空间,为企业转型创造条件。

茅于轼:加薪是中国走向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

有人担忧,企业给员工大幅度加薪,中国的比较优势就没了。外资会撤出中国,把工厂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去,中国发展的势头就会停下来。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他认为,中国从一个欠发达国家提升为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肯定会达到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

茅于轼说,根据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将近一倍,但是他们的工资没有涨多少。这不是资本家加强了剥削,而是市场力量所起的作用。劳动力供过于求,工资涨不上去。现在情况慢慢地变了,开始出现民工荒的现象,市场向有利于劳动力的方向转移,所以会发生加薪的事。这是市场在变。

劳动力为什么短缺?茅于轼认为,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在升级,靠低工资、拼资源的生产方式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中国的人口结构由于计划生育而发生变化。

茅于轼坦承,中国将丧失劳动力低廉的优势,的确是一个事实。但是应对的办法不是勉强保持低工资政策,而是专业升级,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靠技术和创新提升企业的附加值比例。这是中国走向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我们强调的结构调整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产业的升级。工资上涨正好帮助这一变化的实现。

茅于轼说,过去我们过于重视财富的生产,忽视了分配是否公平。现在纠正的机会到了。担心加工资丧失竞争力就是只顾效率不顾公平的一种偏向。更何况加工资对效率也有有利的一面,因为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能够扩大消费,有助于平衡宏观的需求结构。

□用工荒带来加薪潮

企业该如何应对

□企业加薪“内外有别”

本土企业更豪气

□企业转型最后机会

时间只剩三五年

为破解南粤“用工荒”,今年5月起,广东省大幅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超两成。随之,有史以来最声势浩大的“加薪潮”席卷珠三角民企、外企。工资骤增,工人喜出望外;利润突减,老板伤透脑筋。加薪,出路,成了时下劳资双方以及经济界最热的话题。

有专家认为,此次“加薪潮”预示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衰竭,低廉劳动力优势正在消失。面对大势所趋的“加薪潮”,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曾经靠三来一补起家的珠三角企业究竟何去何从?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马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等珠三角经济重地调查发现,虽然超过六成的企业受到“加薪潮”影响,但老板们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坦然面对,各出奇招主动变革。

■链接

广东最低工资涨两成 为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水平,广东省政府日前发出通知,从今年5月1日起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并相应提高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平均提高21.1%。如执行最高的第一类标准的广州市,最低工资已经上涨为1030元/月。

什么是“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责任编辑:何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