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结合纪年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我们学习历史,首先就必须弄懂中国传统的这种纪年方法是怎么回事。所谓“辛亥革命”、“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就是以这些事件发生的年份来命名的,用的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它的纪年方法具体如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
↓ ↓ ↓ ↓ ↓ ↓ ↓ ↓ ↓ ↓ ↓ ↓ ↓ ↓ ↓ ↓ ↓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
由于天干与地支数量不等,因此天干与地支的如上法搭配有60种不同的组合,即60年后又是甲子年、乙丑年……这种顺序,如此循环往复,从未出错。那么如何将这个甲子年与以前的甲子年区别开来呢?中国除天干与地支这个基本的纪年法以外,又辅之以朝代与年号,如“贞观之治”的“贞观”即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贞观一年(元年)为丁亥年,即公元627年。正因为辅之以朝代与年号,天干与地支纪年法几千年来从未出错,此甲子年与彼甲子年绝不会混淆。一般来说,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而且有些皇帝有好几个年号,如汉武帝有建元、元光、元朔等11个年号。明清以前的皇帝一般都有几个年号,到了明清,除了清太宗有两个年号外,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清朝时人们甚至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了,如称清圣祖为康熙皇帝,而“康熙”其实是清圣祖的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