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闪耀着永不泯灭的光辉。
《诗经》本来只叫《诗》,因为选定的诗歌有311篇(6篇有目无诗),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以后的儒家学派就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出现了《诗经》的名称。《诗经》最早的诗大概写在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出于春秋中叶,作品时间大约包含六个世纪。在西周时代,中国的音乐和诗歌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乐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搜集各地区和各阶层的诗歌,并加以整理供演奏用。进入春秋时代后,虽然社会动荡,兵灾不断,但这项工作没有中断。《诗经》就是经过这样的长期积累之后,相传再由孔子编辑、删定的。
《诗经》按音乐的不同,把作品分《风》、《雅》、《颂》三大类。《风》又称《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且绝大部分是民歌。《国风》共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共十五个地区和国家的乐歌,如《郑风》是郑国调,《秦风》是的是秦国调。《雅》是指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与其他地区的音乐有别。雅诗又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小部分是民歌。《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祖先及统治者功德的乐曲,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的精华,主要在《国风》部分,这些作品不少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反映了人民反对压迫和剥削,追求自由、幸福、理想生活的愿望和要求。
《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是诗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形式。它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其中比、兴是我国歌谣的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毛泽东诗集。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叫《诗三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放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以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诗经》尤其是其中的风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它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第一座里程碑。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浓厚,具有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显示了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2)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所谓赋,即是直接陈述、铺叙,所谓比,即是比喻,它可以从形貌上比,也可以从本质上比。所谓兴,即指起兴、发端。兴中往往有比,运用比兴可以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气韵的作用,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3)运用复沓的章法。所谓复沓的章法,即是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4)句式以四言为主,有时也杂用长短句。语汇丰富,表达准确生动。多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字,语言富于形象性和音乐美。矢口成韵,不费雕琢,韵律和谐自然。用韵的基本格式有两种:一是隔句押韵;一是首句入韵然后隔句押韵。它确立了后代诗歌韵律的基本形式。
参考资料:http://www.tjjy.com.cn/swin2000/gzdata/chinese/Senior_Chinese_V3/Unit_02/Lesson_05/HTML/GC3302051.htm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叫《诗三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放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以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诗经》尤其是其中的风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它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第一座里程碑。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浓厚,具有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显示了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2)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所谓赋,即是直接陈述、铺叙,所谓比,即是比喻,它可以从形貌上比,也可以从本质上比。所谓兴,即指起兴、发端。兴中往往有比,运用比兴可以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气韵的作用,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3)运用复沓的章法。所谓复沓的章法,即是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4)句式以四言为主,有时也杂用长短句。语汇丰富,表达准确生动。多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字,语言富于形象性和音乐美。矢口成韵,不费雕琢,韵律和谐自然。用韵的基本格式有两种:一是隔句押韵;一是首句入韵然后隔句押韵。它确立了后代诗歌韵律的基本形式。
参考资料: http://www.tjjy.com.cn/swin2000/gzdata/chinese/Senior_Chinese_V3/Unit_02/Lesson_05/HTML/GC3302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