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棋占其一,是指围棋。
围棋最初是军中将帅、富贾乡绅、闲人隐士、和尚道人乃至闺阁红楼之中女人的消遣之物,于亭台楼榭、古书石旁、深闺红帐、行军帐中,品茶摇扇、气定神闲、纹枰手谈,自有一种神仙气派。
观棋有懂与不懂者。懂棋人看门道,看弈者排兵布阵、缠绕围歼,能体味弈者胸中锦绣,盘上战火硝烟。不懂者如看绣花,招招如牵针引线,但见盘上星罗棋布,如方田林网、纵横阡陌,心中却无胜负。
坡翁不懂棋,但喜欢观棋,有观棋诗可显其心态:“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与棋者,户外屦三。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楸坐对,谁究其味。空钩意钓,岂在鲂鲤。小儿近道,剥啄信指。胜故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世上观棋者晋代王质可说独擅风流。他一次进山砍柴,看到一石屋中有两个少年在下棋,他便放下斧头观看,后来少年给了他一块枣核一样的东西,含在嘴里也不感觉饥渴,等到要回家的时候,早已过去几百年,斧头把已经烂掉了。
关于围棋,有林都人的诗曰:纹枰妙思加精算,论道理深趣盎然。
经纬方园天地象,黑白进退世情全。
名局百代垂青史,新秀千星缀宇环。
继往开来奇迹创,中华绝艺更无前。
可见围棋亦起源于中国,琴棋书画,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源远流长。 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围棋棋盘最开始是19道纵横交错的线,如今已经是21道线交错,行棋更为复杂。围棋的战略战术和战场上的战略战术极其的相近,围点打援、根据地、深东击西,还有游击战术中常用到的“不为一城一地之争、保存实力”的战略思想也在里面可以体现。
在今天的社会,围棋的一些战略战术还常用于商业领域,比如,初期拓展市场阶段,会常常采用先布点后铺面的做法——跨国公司一般选择香港作为进入大陆市场的跳板,而后选择北京辐射北方,选择上海辐射华东,选择广州辐射华南。这很象围棋中的布局阶段,双方都挣抢四个角,在四个角建立根据地后向周边逐步推进。可以说,围棋里面隐藏着中国最古老的军事学,也许后来出现的孙武兵法就是作者从围棋中得到了相当的启发吧?这点纯属个人臆断,没有经过推敲考证。
围棋中没有和棋,这倒是和中国的“和为贵”思想有些矛盾,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好在围棋的很多战略战术能体现出这点,比如行棋不可用强,该让就得让,该忍还需忍,否则就很可能输得一败涂地。虽然,让与忍的真正目的还是想获得最后的胜利,但这只能说是咱们中国人很有智慧。再说,“和为贵”也是以和为目的,最后想得到平安这个好的结果。从这方面来说,两者还是相通的,并不矛盾。
琴棋書畫,又稱「四藝」,指古琴、圍棋(一說為象棋)、書法、繪畫,是中國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門藝術。
【概念溯源】
早在唐朝人張彥遠所編的《法書要錄》中,就將「琴棋書畫」並稱。而「四藝」的概念則出現相對較晚,據考證,已知最早將琴棋書畫合稱為「四藝」的書面記載,是明末清初的李漁所寫的《閒情偶寄》一書。
【琴】
古琴(古稱琴、瑤琴、玉琴,現稱古琴、七弦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簡介
結構組成: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即共鳴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軫、雁足等部分組成)和琴弦系統(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龍齦、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質: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製,琴底板為梓木製。琴弦的質地以前多為絲制,現在多為金屬制;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
樂器特色: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弦樂器族內的彈撥弦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余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演奏技巧複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棋】
圍棋,是一種古代中國人發明的兩人進行的棋類遊戲,中國古時有「弈」、「手談」等多種稱謂,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在朝鮮語中稱為「바둑」(baduk),在越南語中稱為「Cờ vây」,在日語中稱為「囲碁」(igo)。在英語中稱為「go」,是從日語而來的。目前圍棋流行於亞太,覆蓋世界範圍,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棋類遊戲。
-歷史
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推測起源時間為大約公元前6世紀。傳說堯的兒子丹朱頑劣,堯發明圍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圍棋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春秋時期的《左傳》。戰國時期的弈秋是見於史籍的第一位棋手。南北朝時候,棋盤定型為現在的19道棋盤,並且出現了評定棋手水平的圍棋九品制。圍棋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知識階層修身養性的一項必修課目,為「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唐代出現了棋待詔官職。著名棋手王積薪作「圍棋十訣」在現代圍棋中依舊適用。
清朝初年,出現了中國古代圍棋的發展一個高峰期。大批著名棋手湧現,留下大量名局棋譜,如黃龍士與徐星友的「血淚篇」,施定庵與范西屏的「當湖十局」。 同時,圍棋理論的研究亦達到一個高峰,代表作有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譜》和施定庵的《弈理指歸》等。但隨後,中國圍棋漸漸衰微,圍棋發展的中心也轉移到日本。
圍棋在公元7世紀傳入日本,很快就流行於宮廷和貴族之中。戰國末期,豐臣秀吉設立「棋所」,德川幕府時代,出現了在天皇或將軍面前對弈的「御城棋」,日本圍棋逐漸興盛,出現了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等圍棋世家。其中坊門尤其人才輩出,先後出現了道策、 丈和、 秀和、秀策、秀甫、秀榮等傑出棋士。日本圍棋由於廢除了中國古代圍棋的座子制,佈局理論得以極大發展。
明治維新以後,棋手失去幕府支持,開始謀求新的謀生手段,導致了新聞棋戰和現代段位制的出現,並創立了全國性的日本棋院。昭和時代,吳清源和木谷實共同宣起了「新佈局」的潮流,開始了現代圍棋的時代。其後日本棋界一流棋手輩出,如坂田榮男,藤澤秀行,高川格,及後來的大竹英雄,武宮正樹,小林光一,石田芳夫等。
1984年,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開幕,拉開了中日圍棋交流的序幕。聶衛平在前三屆擂臺賽中取得11連勝,極大的推動了中國圍棋的普及。1988年,曹薰鉉在第一屆應式杯世界圍棋錦標賽中奪冠,同樣引發了韓國圍棋的熱潮。此後,大量世界性新聞棋戰出現。在這些棋戰中,李昌鎬從眾多棋手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今棋界第一人。
【書】
中國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從以漢字為依托的角度看,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但是這種獨特性並不妨礙不認識漢字的人欣賞中國書法。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里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托,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誌。
書法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藝術,有自身悠久、深厚的傳統,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在中國古代,書法具有非常高的參與程度,一般的知識分子都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學習書法,產生了數量眾多的書法家。中國自從秦漢以來的各個朝代,都相當多的書法作品被創造出來;其中最優秀者成為皇室、貴族和文人最珍貴的收藏品。此外,中國書法有豐富、完整、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這表明書法在中國古代已是一門很成熟的藝術。
中國書法有非常好的生活基礎,很多完美的書法作品是以書信、詩詞手稿、碑文、墓誌銘、牌匾、屏風、室內裝飾品等形式存在的,這些作品大多具有文字內容和書法的藝術美相得益彰的特點。中國書法與中國繪畫、篆刻、舞蹈、音樂等藝術形式相互影響。
中國書法受到中國古代當權者和知識分子的重視,具有一定的書法水平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基本素質之一。很多皇帝本人非常重視書法的學習,有的皇帝甚至有很高的水平,是有名的書法家。中國書法直接影響了日本、韓國等地書法的發展,尤其是其中以漢字為書寫內容的部分。
【畫】
中國畫(又稱國畫),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在東周墓葬中出土過最早的畫作「祈禱的女人和夔龍」(亦稱龍鳳仕女圖),存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南北朝時期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國畫歷史悠久,宋朝以前繪圖在絹帛上,材料昂貴,因此國畫題材多以王宮貴族肖像或生活記錄等,直至宋元朝後,紙材改良,推廣與士大夫文人畫興起等,讓國畫題材技法多元,在畫作上題詩,為書畫同源之始。明朝之後,繪畫推廣到大眾,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風俗畫因此產生。清末,西風東漸,繪畫材料多元,加入了西畫元素,朝多方面發展。
國畫和西方繪畫的原則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強調觀察總結不強調現場臨摹,運用散點透視法不用焦點透視法,重視意境不重視場景。現代國畫的發展也開始吸收西方繪畫的一些技巧,如明暗光影的配置,人體解剖的準確等,也有畫家將國畫的意境用於油畫創作上。
围棋
国粹--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