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政治和经济有关系吗?
很多人历来都认为政治和经济没有关系,他们认为政治就是政治,经济就是经济,总是脱离经济空谈政治,或者脱离政治空谈经济。例如怎样实行民主啦、怎样实行法制啦、怎样政治改革啦、怎样保障人权啦,什么自由平等博爱啦。还有人质问经济改革了,为什么政治不改革,这样的问题让人听了都感到可笑,他们不知道政治改革实际是先于经济改革的,他们这样的观点仍然是基于经济和政治没有关系。政治和经济真没有关系吗,真是两条轨道上并行的互不干涉的两列火车吗?不是。
一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政治就好比蛋壳,经济就好比蛋液,政治是保护经济的,离开经济,政治就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政治,说白了就是整治,就是整人制人。为什么要整人制人?就是因为一部分人要超常占有社会财富,而又恐怕另一部分人不服,所以他们要把另一部分整制得服服贴贴。这些整治手段可分为文武两类,一软一硬,一哄一打。其中建立军队制订法律是武的,文化的宣传教育是文的。
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三四十户人家,本来大家都是和和睦睦的友好相处的,可是有一天,张三对李四家的几亩肥地流了口水,于是就占了过去。这一占过去之后,张三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保住它,所以他就请了几名打手:“如果李四来,就朝死里打!”这是武的一手。然而,张三知道,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这样也显得太不讲理了,不能服众,况且如果天天打打杀杀,自己怎么能享受太平。为了掩人耳目,为了让李四彻底死心,他又请了一位能说会道极有威望的师爷,四处放出风去:“其实那几亩地本来就是张三家的,是人家张三的太爷爷开垦出来的,后来被李四的爷爷霸占了去,今天张三把它要回来是物归原主,是老天爷睁眼,李四又打又闹太不讲理了。你们要是不信,地里还有张三的太爷爷埋的石碑呢。”半信半疑的乡亲们到地里一挖,果然挖出一块看起来很有些年头的石碑来,上面清清楚楚地刻着:“此地为我开,乾隆二十八年被李豁子强占去,特暗埋此碑以为子孙志——乾隆二十八年张麻子示。”众人一看都信以为真,原来倾向李四的人现在都同情张三了,齐声痛骂李豁子太恶霸,一致支持张三。李四也被弄得晕头转向,打又打不过,讲又讲不过,只好认了。这就是文的一手。这一文一武就是政治,牢牢地保住了张三强占的财产。
一个村庄里两个人是这样,一个社会里两个阶级也是这样。统治阶级为了安稳地占有被统治阶级的劳动成果,让他们甘心情愿老老实实地受剥削受压迫,就建立军队制订法律来镇压和威慑他们。虽然老子说过“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可是统治阶级却偏偏要拿它来吓唬老百姓:“看到了吧,谁要是反抗,这大刀就喀嚓一下!”可怜的老百姓一看那刀明甲亮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军,魂都吓没了,哪还敢反抗。这就是武的一手,武的一手是让老百姓不敢反抗。
文的一手就是靠欺骗、麻痹的手段来控制老百姓的思想,让他们认可甚至热爱那个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甘心服从他们的剥削,打心眼里根本就不想反抗。文的这一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同的。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要宣扬的是鬼神的迷信思想和愚忠思想。例如:“上下有序,贵贱有别,君为臣纲”“富贵人都是龙虎转世,合当享福,贫穷人都是猪狗转世,合当受罪”“今世受罪是因为上辈子作恶太多,这辈子如果老老实实,下辈子定能一步登天。”老百姓一听,就信迷了——哎呀,原来受穷受困的原因在自己,哪能怪富人,哪能怪制度。打心眼里就不想反抗了。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被推翻之后,资产阶级接受了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教训,而且商品经济本身也需要大量的自由经营者和自由劳动者,所以资本主义废除了地位上的等级制度,资产阶级不搞轮回报应、愚忠那一套,宣扬的是自由竞争思想:“这个社会是自由平等的,不偏爱哪一个,大家的机会都一样,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什么我们能当资本家,你就只能当工人,你贫穷不能怪社会没给你机会吧,只能怪你自己没抓住。我们倒希望人人都能当资本家,都能过上我们这样的好日子。 努力赚钱吧,朋友们!”老百姓一听,又信迷了——哎呀,原来受穷受困是因为自己没把握住机遇,或者自己太懒,哪能怪资本家,哪能怪制度,我要是抓住了机遇,也能剥削别人,也能成资本家。于是就对此制度完全满意,也是打心眼里就不想反抗了。这时,三岁的娃娃也都立志好好做生意,赚大钱,成为资本家、大老板。哎呀,真是可笑,他们也不想想,都当资本家了,谁当工人,都成富人了,谁是穷人?这就好比赌博,虽然每个赌徒都知道有赢钱的就一定有输钱的,不可能每个人都发财,但是每个赌徒又都认为自己这次准能赢钱,所以虽然有人输得精光,他也只是怪自己运气不好,或者没抓住机会,从没有谁反对赌博这个制度,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
总之,统治阶级通过这一文一武两种手段,牢牢地保住了自己的不义之财,牢牢地保住了他们的那个制度和生产关系,安安稳稳地过着舒心的日子,这两种手段就是政治。所以政治是保护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是为它们服务的,政治必须服从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的需要,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是核心,政治是附属物。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好比是蛋液,政治好比是蛋壳。
公有制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要不要政治呢?当然也要。公有制社会里,广大劳动人民是统治阶级,没有被统治阶级,但是这不等于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因为公有制社会里还有不少人,他们认为平等的生活没有意思,总想过高人一等的生活,所以他们对公有制社会是不满的,随时都有可能把公有制社会推翻,又重新冒出资产阶级来,所以阶级斗争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即使到共产主义也是这样。同时,因为广大劳动人民都是从私有制社会过来的,私有观念、商品经济思想还很重,缺乏共产主义思想,所以社会还要从思想上教育他们要热爱公有制,热爱劳动,团结互助,自觉地和不良思想做斗争,因此,公有制社会也同样需要政治手段。
公有制的政治手段也有一武一文两种。武的一手就是通过军队、法律等镇压以及预防资产阶级复辟。文的一手就是通过文化来教育广大人民,包括无产阶级自己内部的成员,使他们认识公有制的好处,爱护公有制,能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反动教育。
本节的最后我要多说两句。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然政治是保卫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所以要建立一个新经济制度或新生产关系,政治就要做先锋。你要想在私有制社会里建立公有制,就必须先把保护私有制的武力消灭或者转化过来,建立一个利于公有制的安定环境,然后公有制才能顺利建立起来;同样,要想在公有制社会里建立私有制,也要先把保护公有制的武力消灭或转化过来,建立一个利于私有制的安定环境,然后私有制才能顺利建立起来。这就好比皇帝要到哪里去,卫队就得先到那个地方打好场子,然后皇帝才能过去一样。
回头来看看,有些人问“经济改革了,为什么政治还不改革?”,这不是很可笑吗?政治不早已先行一步了吗?
因为政治是服从于经济利益的,因为人辛苦劳动就是为了经济利益,参政议政也是为了经济利益,每个人参政都是为了自己或自己代表的那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在一个社会里,如果人人的经济地位平等了,则政治地位必然是平等的,但是如果只是政治地位平等,则经济地位不一定平等,穷人参政议政也是替富人操心。所以说,民主的关键就是经济平等,而资产阶级好玩弄政治平等的手腕,从来都不提经济平等,这实际是假民主。
二 文化的重要作用
上面说了,政治是保护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的,而政治的两个手段,武的作用是使人民不敢反抗,文的作用是使人民不想反抗,那么哪个手段的作用大呢?不用问,当然是文的作用大,它能抵一万个师。在离京城三四千里远的一个极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个小伙子一次无意说了皇帝一句坏话,他的老娘就立即上去把他的嘴捂住,大骂道:“你这个小畜生,就不怕天打五雷劈!”,你看思想武器就这么厉害,是不是能抵一万个师?
正是因为思想武器厉害无比,所以各地历代的统治者都是以武为辅,以文为主,花费大部分的精力和钱财来控制人民的思想。他们是怎么控制人民的思想的呢?就是通过文化教育,就是把他们的意愿揉进广大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中去,然后通过文化艺术灌输到人民的头脑中,这就是“文以载道”的意思。所以文化是政治的一种手段。
翻开封建社会的法定课本,什么《三字经》,什么《论语》《大学》,无不充满了忠孝、三纲五常的思想。听听封建社会的戏曲、评书,看看封建社会的小说,什么轮回报应,什么人命天定,什么忠君,什么安贫守穷等思想无处不在。妇孺皆知的《杨家将》宣扬的就是愚忠思想,忠于皇帝的就是好人,是忠臣,就会有好报,和皇帝捣蛋的就是坏人,是奸官,就会得到恶报。我小时候听过的琴书《王三姐住寒窑》讲的就是一个叫王三姐的女子过了十八年乞丐一样的生活,最后被封为诰命夫人的事,所宣扬的也无非是“命里有时注定有”“安贫守穷”的思想。翻开封建社会写的史书,里面也无不充满了忠君思想,判断忠奸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是否忠于皇上。都说赵高是个万恶滔天的奸贼,那是站在皇上的立场上看的,可是我看赵高就满不错的嘛。都说王莽是个大逆不道的篡夫,那是站在汉帝的立场上看的,可是我看王莽就没什么不对,狗咬狗嘛,你能说哪条狗不对,为什么偏得姓刘的坐不可?我不懂的就是老百姓也跟着骂王莽,哎,可怜的老百姓啊,被狼吃,自己还选择被哪条狼吃好!这都是文化宣传教育的结果啊!如果辛亥革命失败后,又建立了封建王朝,那么在它的史书上肯定要把孙中山大骂一通,以后的老百姓肯定也要跟着骂,孙中山就要落个和王莽一样的下场,可是我就看孙中山很好的嘛。还有一些文章则是肉麻地吹捧皇上是如何如何的圣明,人民是多么多么幸福,制度是怎样怎样优越等等,就不说了。
资本主义的小说、诗歌、电影、电视、戏曲则无不充满了纵欲享乐发财的宣传,富人的华车豪宅、红灯绿酒、一掷千金、才子佳人、花前月下,还有“富人的成功之道”“怎样成为百万富豪”等,所有这些宣传,言下之意就是说:“看资本主义多么美好,在这个社会里,你再穷都不要紧,只要你努力经营,你也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它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你要推翻了资本主义,就别想有这样的好日子过了。”还有资本主义所宣传的“某某富豪捐款一百万赈灾”等也是为了美化私有制。老百姓也不想想,假设一个贼偷了你的钱,等你困难时拿出一部分来接济你,能说他是个好人吗?
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当然应该要揭露剥削压迫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剥削压迫的经济制度,宣传热爱公有制,热爱劳动,大公无私的思想。比如《暴风骤雨》歌颂的是人民的反抗精神,《金光大道》歌颂的是人民积极入社的精神。还有象“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社会财富归所有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劳动和节约光荣”
因此说,不同的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需要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需要不同的文化。反过来就是说,不同的文化必然为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服务,世界上根本没有不带政治色彩的纯文化,谁养的狗不替谁看门?有些所谓的文人骚客好打出纯文化的幌子,其实暗地里是在为某个阶级服务。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精辟极了!因为不同的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便决定了军队法律的专制对象不同,也决定了文化教育所宣扬的意识形态不同。马克思还说,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句话同样精辟!因为与经济基础相配套的上层建筑可以保护和加固经济基础,不配套的上层建筑则要削弱和破坏经济基础,如果上层建筑中的军队法律的专制对象变了,文化教育的内容变了,则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就要变了。
私有制的说教已经有数千年了,根深蒂固,而公有制的说教才有一百来年,所以刚开始公有制的说教一直处于劣势,但现在两种说教正处于犬牙交错的战争相持阶段。我想,公有制说教的大反攻的时刻快来到了。
参考资料:http://www.dq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1260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