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是南宋防御蒙古大军南下渡江的重镇,自咸淳三年(1267)起,蒙古军为了征服南宋,派刘整率大军猛攻襄樊二城,战争持续了五六年,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保卫战。宋军采取坚守二城,以援军支持作战的方针,抵抗蒙古军的猛烈进攻。水军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利用汉水,不断以军队和粮秣支援二城宋军,二城守军则在水道之上架设浮桥,并以铁索护持保持二城的相互支援。后蒙古军夺取浮桥,在岸边设堡控制水路,并于汉水中流筑台,设炮弩断宋军外援,采取围困战术。为了抵抗蒙古军,城中军民也日夜奋战,在水道被蒙古军控制的情况下,宋将张顺与张贵曾以轻舟,浴血冲过蒙军封锁,送去支援兵力与弹药武器,但守军支援主力范文虎部不肯配合,致张顺、张贵战死,援军大败。为攻破樊襄二城,蒙军在围困的同时,针对自己水战力量薄弱的特点,加紧制造战船与训练军士。而宋朝方面,以贾似道为首的官僚极力封锁襄樊二城战斗消息,消极派遣支援军。至咸淳九年(1273)正月,樊城首先被蒙古军攻破,宋军守将范天顺兵溃自杀,不久襄城守将吕文焕率残部投降,襄樊二城保卫战的失败为蒙古军灭南宁创造了军事上的有利条件。南宋方面依然不顾形势的危急,歌舞奢靡不休。宋军不能抵抗继续南下的蒙古军,大败于池州。此时南宋恭宗赵昰已即位,他年幼无知,太皇太后谢道清与宰相陈宜中执政,一味主张讲和,南宋勤王之军中只有文天祥部能与蒙古军较量。在常州被攻占后,文天祥与张世杰决定在临安与蒙军会战,但被破坏,讲和使者文天祥被扣押。恭宗太后、太皇太后均在临安被攻下后被俘。不久,广王赵昰重建政权,依靠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抵抗蒙古军,但终因宋军屡败,无法挽回局势。祥兴二年(1279)张世杰在崖山与元军决战失败,陆秀夫背负皇帝赵昰跳海自杀,张世杰不久也失败,驾船退往海上,溺水身亡。至此,南宋有组织的力量已被消灭殆尽,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