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呼。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成语出处: 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典故《唐书?卢承庆传》载:卢承庆,在唐太宗时期曾任“考功员处郎”,(属于吏部)主管官吏考绩评功,公正、负责。当世有一个负责运粮的官员,由于发生粮船沉没事故,受过处罚。卢承庆在给他进行考绩时,便给他评定为“中下”等级,并通知本人。那位官员没有任何表示。卢承庆继而一想:粮船沉没,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个人力量所能挽救的,评为‘中下’,恐怕不合适。改评为“中中”等级,并且又通知本人,那位官员仍旧没有任何表示。卢承庆见他这样,称赞道:“好,宠辱不惊,难得难得!”当即又把他的功绩改为“中上”。
好像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吧!
朋友:何必在在乎它的出处呢!
借它送你一名名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
典故《唐书?卢承庆传》载:卢承庆,在唐太宗时期曾任“考功员处郎”,(属于吏部)主管官吏考绩评功,公正、负责。当世有一个负责运粮的官员,由于发生粮船沉没事故,受过处罚。卢承庆在给他进行考绩时,便给他评定为“中下”等级,并通知本人。那位官员没有任何表示。卢承庆继而一想:粮船沉没,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个人力量所能挽救的,评为‘中下’,恐怕不合适。改评为“中中”等级,并且又通知本人,那位官员仍旧没有任何表示。卢承庆见他这样,称赞道:“好,宠辱不惊,难得难得!”当即又把他的功绩改为“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