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因为他变法损害到了其他官僚的利益,其他的官僚为自己的利益,只有去排挤他了
王安石被列宁评价为中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政治改革家,他是14世纪中国的伟大改革家,按照列宁的观点,仅有明朝的张居正可以与之并驾齐驱.这一观点并非毫无道理.与王安石相比,知道张居正的人实在太少,张居正的伟大贡献在于实行"一条鞭"法,要知道,清朝入主中原初期曾大力延续张居正的政策.可惜的是,作为帝师的张居正花费辛辛苦苦数十年才培养成材的明神宗在他死后仅数天就对他的家人实行流放,发配,抄家.当然,这不是我所要说的主要内容,但是,相似的是,王安石也曾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不是在死后,而是生前.说来,明神宗的做法实在是小人的做法,要知道,中国历来的传统是:不跟死人计较.即便一个人生前是非不断,死后大家也会持宽容态度.如此说来,王安石还是比较幸运的.王安石当宰相时曾经大举改革,说实话,他的许多举措对维持宋朝的繁荣,促进宋朝的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但是由于他触犯了名门望族,甚至是皇室的利益,所以当时很多人与他政见不合,导致他孤掌难鸣,前功尽弃.首先是范仲淹,这个人大家不会感到陌生.他虽与王安石同朝为官,但历来排斥王安石的政策.他曾经领导"庆历新政".失败后遭贬.与范仲淹政见相同的欧阳修等人也遭贬.其他派系的还有苏轼,苏轼也是因为支持者太少,又由于皇帝不赞同他的观点而遭贬.再就是司马光.司马光是王安石的新政的最终埋葬者.王安石解甲归田后司马光上台,他将王安石的政策全部废除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主流的观点认为是因为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财阀的利益,因而引起了以两宫太后为首的利益集团的反扑,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注意到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王安石的变法也没有得到广大穷苦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民间就流传这样的段子,村妇喂鸡时,嘴里念叨的就是,安石,进食!
这不能不说是王安石的悲剧。
北宋末年,由于大官僚、大地主的兼并和剥削越来越严重,民不聊生,农业凋敝,田赋税收没有保证,相反,政府的财政支出却因为要每年付给辽和西夏大量银绢而成倍增加,财政危机已经威胁到了宋王朝的生存。无奈之下,继位不久的宋神宗决定启用王安石变法图新,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主要有五大内容。
内容之一是实行青苗法。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以较低利息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秋后偿还,农民由此免受地主豪绅的高利贷盘剥。
内容之二是实行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百姓可以不再自己服役,而是改由官府雇人服役。百姓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地主、官僚也要交钱。
内容之三是实行农田水利法。政府奖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内容之四是实行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好坏、多少规定纳税的数目,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内容之五是实行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户组织起来,每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由地主充当保长、大保长和都保正。每家两个壮丁即出一人为保丁,农闲习武,维持治安,战时入伍,充当兵丁。
水皮把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罗列在此,想必每一位读者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王安石毫无疑问得罪的正是皇亲国戚。因此,两宫太后把天下大旱和变法相联系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正因为此,史上有一张流民图毁掉王安石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