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驼鸟 ( ostrich )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成鸟由地面至头顶高度平均约为 2.1 2.5 m,腿长约 1 m,体驱长约 2 m,体重约 120 150 kg,公鸟除翼端及尾羽末端羽毛为白色外,全身为黑色,母鸟呈棕灰色,不像公鸟那麽艳丽,幼鸟为棕灰色带有斑纹,须经数次换羽方能达到成鸟的羽色;鸵鸟仅有两个脚趾,第 1、2 脚趾退化,仅剩 3、4 趾,其中一大一小;鸵鸟的双翼已退化而无法飞翔,但双脚健壮、肌肉发达,可快速持续奔跑 30 分钟,时速可达 65 公里,眼球一个重达 60 g,可看清距 3 5 km 远之事物,但脑小仅约 40 g 左右;野生鸵鸟平均寿命为 30 40 岁,繁殖年龄约为 20 25 年;公鸟 25 36 个月龄性成熟,公鸟性成熟进入繁殖季节时,脚胫及喙呈红色,母鸟较早熟,约 20 24 个月可开始繁殖,雄性鸵鸟在繁殖季节,配种前会张开双翼左右摇摆,围绕在母鸟身旁,狂跳“华尔滋舞”( 求偶舞 );鸵鸟蛋重 1300 1800 g,约为鸡蛋重之 20 30 倍,年平均产蛋数为 40 70个,蛋壳厚且坚硬,种蛋孵化期为 42 天。
鸵鸟为平胸,动物学家将鸵鸟分为以下五品种:
1. S.C.camelus 北非鸵鸟
2. S.C.massaicus 东非鸵鸟
3. S.C.molybdophanes 索马利鸵鸟
4. S.C.australis 南非鸵鸟
5. S.C.syricancus 阿拉伯驼鸟 ( 叙利亚鸵鸟 )
其中阿拉伯驼鸟於 1941 年灭种,目前仅剩四个品种。
目前人工饲养的驼鸟 ( domestic ostrich,Struthio camelus var.demesticus ) 常称为非洲黑驼鸟 ( African Black ),是由东非驼鸟,南非驼鸟与叙利亚驼鸟杂交而成,与野生种比较,其体高较矮,较安静及高品质的羽毛。国内引进驼鸟饲养世已将近 20 年,大都在动物园及游乐区饲养供观赏用,然而由於近亲配种以及营养饲养管理之相关资讯缺乏,致鸵鸟之繁殖不佳,产蛋数、受精率及孵化率均不理想,在生长阶段,尤其是幼雏阶段 ( 三个月龄以内 ) 常发生脚部的缺陷 ( X 型脚 ),致育成率不佳。目前国内受到世界各国饲养鸵鸟风潮的影响,且国内已开放人工饲养的鸵鸟可以进口,故已有许多业者跃跃欲试,拟由国外引进鸵鸟进行人工饲养,本文拟就着者在美国、非洲与澳洲所见所闻及收集到的资料,并将在国内调查所得的资料,一并整理,就鸵鸟的营养与饲料进行探讨,藉以提供业者参考。不过至目前为止,有关鸵鸟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资料尚甚为缺乏,以前的资料大部分来自南非,但南非是以大群放牧饲养,有关的资料亦不多,美国也是最近 4 6 年间方有较实际的研究探讨,也仅止於初步的阶段,现在世界上几乎各研究机构及鸵鸟场均有其独特的饲料,尚无饲养标准,有待未来建立。
二、消化系统的特徵
野生鸵鸟发源於非洲的一些乾旱地区 ( 如南非、东非、索马利、撒哈拉沙漠等 ),其消化系统演化成可利用低品质、体积大的高纤维饲料,饲料在消化道中停留的时间长,使纤维得以充分发酵。
(一)口腔:鸵鸟与其他禽类相似。无牙齿,但其舌头发育不全且钝,位於喉头基部。
(二)食道:位於颈部的右侧,是活动的,直接连至腺胃,无嗉囊,食道长且易扩张,在喉头基部开口大,可采食大块食物,当陌生人接近公鸟的地盘时,公鸟食道会膨胀与空气共鸣而发出声音。
(三)腺胃与砂囊:鸵鸟的腺胃与其他禽类比较,相对较大且壁厚,具储存食物的功能,可分泌消化酵素,为胃部消化的开始点,并有发酵纤维食物的能力,据 Swart et al. ( 1993 ) 之研究,腺胃内容物中含有高量 ( 158.8 mM ) 的挥发性脂肪酸 ( VFA ),可见腺胃亦为发酵纤维食物的场所;砂囊与其他禽类同,具厚的肌肉层,可借助石砾磨碎纤维质饲料,并可分解蛋白质,具有发酵纤维质食物的作用,Swart et al.( 1993 ) 测定砂囊内容物约含 139.9 mM 的挥发性脂肪酸,由砂囊进人十二指肠的开口小,此种解剖特徵加上鸵鸟的行为喜捡食石砾、柴枝及发光物体,故容易造成胃的阻塞 ( 食滞 )。
作者: 219.238.211.* 2005-2-26 17:22 回复此发言
--------------------------------------------------------------------------------
2 驼鸟的营养与饲料
(四)小肠:鸵鸟的小肠与其他禽类比较,长度相对较短,约占全肠道的 36%,相对於鸡的 90%,显然较短 ( 表 1 )。
表 1、鸵鸟、鸸鶫及鸡肠道长度比较
项 目 鸵 鸟 鸸 鶫 鸡
cm %a cm % cm %
小 肠
盲 肠
结 肠
512
94
800
36
7
57
315
12
29
88.5
3.3
8.2
61
5
2
90
7
3
a:为该肠道占全肠道 ( 十二指肠至结肠 ) 长度的 %
资料来源:Angel et al., 1995。
(五)盲肠:鸵鸟的盲肠成对发达,可使纤维充分发酵,盲肠壁薄,内径大,具有许多小囊为盲管,二条盲肠长短不一,尖端呈黑色。
(六)结直肠:鸵鸟的结直肠与其他禽类不同,异常发达,长且大而呈多结状,如 45 公斤鸵鸟长度约可达 8.6 公尺,许与林 ( 1996 ) 在国内实际解剖成年母鸵鸟,其结直肠长度 9 公尺 ( 表 2 ),占据後半部腹腔的大部分,尤其是右侧;结直肠是食物发酵的另一处所,结直肠近端直径大於远端,纤维发酵在前半部,後半段主要为吸收水分。
表 2、驼鸟各部位脏器的重量或长度a
脏 器 重量,g 脏 器 长度,cm
心 脏
肝 脏
腺 胃
砂 囊
900
2600
780
1290
十二指肠
空回肠
盲肠
结直肠
109
611
177 ( 二条 )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