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和其他的诗歌形式一样,是起源於民间的.
远在《诗经》时代,五言诗已经萌芽,《诗经》,《行露》,《北山》,已有半章或全章用五言诗句写成.春秋末期楚国民谣《孺子歌》,秦始皇时的《长城歌》,更是独立成篇五言诗的雏形.
到了汉代,社会生活内容日益丰富,作者不得不突破四言诗的旧形式,而创作五言的民歌新形式.
西汉成帝时民谣《邪径败良田》,隔句用韵,音节比较协调,标志著五言歌谣的进一步发展.自汉武帝以後,这些五言歌谣大量地采入乐府,丰富了乐府歌辞.
不过,整个西汉时期,五言诗主要在民间流传,文人的五言诗是到东汉才有的.
五言诗发展概述
五言诗,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汉初民间歌谣已有五言诗出现.自汉武帝以後,这种五言歌谣大量地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这些歌辞逐渐吸引了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於是他们在自己诗歌创作中试行模仿起来,於是就产生了文人的五言诗.
但文人的五言诗到东汉才有.相传西汉枚乘,李陵,苏武的五言诗都不可信.因为从五言诗的发展趋势看来,西汉时代不可能出现那麼优美的五言诗.
现存作者可考的东汉文人五言诗,数量虽然不多,但大体上可以看出文人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东汉早期,班固写的一首《咏史》诗,被评为「质木无文」,说明了文人初学写五言新体诗,技巧还很不纯熟.东汉末,桓,灵之际,五言诗作者有秦嘉,郦炎,赵壹,辛延年,宋子侯等.秦嘉的《赠妇诗》以整齐排偶的语言,写真挚深厚的感情,朴素自然中表明了文人学习写五言诗的技巧已趋於熟练;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娇饶》,不但表现技巧纯熟,而且深得乐府民歌的精神∶这些都可算是代表作.至於作者不可考的《古诗十九首》,更标志著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新阶段,在文学史上得到很高的评价.
关於《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历来有许多推测,或谓枚乘,傅毅,或谓曹植,王粲,都不可靠.从五言诗的发展以及有关史实的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大抵产生於东汉末年桓,灵之世,并非一时一人之作.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情感虽然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徵,就是岁月易逝,人生无常的感伤,有汲汲皇皇如恐不及的忧虑,好像《今日良宴会》,《青青陵上柏》所表现的.
此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又通过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浓的伤感情绪.这些作品都是东汉末年现实生活的反映.
至於艺术鬼色方面,《古诗十九首》长於抒情,融情入景,天衣无缝,如《迢迢牵牛星》;又能通过生活细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写中带有叙事意味,如《西北有高楼》;又善於运用比兴,语短情长,含蓄蕴藉,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还有的是语言不假雕饰,浅近自然,却又异常精练,耐人寻味,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等.
到了汉未建安时期,五言诗的创作起了一个高潮.原因是∶当时曹氏父子以政治领袖的身份大量写作五言诗,加上建安七子等文士经常唱和,而且当时宫廷宴会的场合常有即席赋诗的习惯;当然,乱离的社会现实也有很大的影响.建安时代的五言诗「慷慨悲凉」,形成了「建安风骨」的传统,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评价.诗歌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如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都是代表作之一.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特色和影响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
《古诗十九首》载於《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所以《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关於《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的时代,历来有许多推测,或谓枚乘,傅毅,固不可靠;即曹植,王粲,也是测度之词.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正确地指出《古诗十九首》并非一时一人之作.
现在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作於东汉末年的桓,灵之时.无论从诗的内容和诗的发展进程上看,都是比较正确的.这些诗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正合乎桓,灵之世动乱前夕的人的思想状态.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都是当时失意的游宦士人.他们远离故土,奔走异乡,以博取功名,但时当桓,灵乱世,宦官们情绪的主调,发而为歌,就形成了《古诗十九首》大体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写离别之情.游宦之士久客异乡,又不得意,思乡怨别之情便份外浓厚.《古诗十九首》中反映这类情绪的作品最多,约占一半以上,有思妇怨别(如《行行重行行》),游子思乡(如《涉江采芙蓉》)两类.
第二是写失志之悲.「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两段分别表达了失意後知音难得,世态炎凉的感触.由失志之悲,进而引出愤世嫉俗或及时行乐的情绪,《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等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
第三是写人生无常之叹.由於失志的悲哀,再加上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更觉得天地久长,人生短暂,便往往发出「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一类的感叹,进而归结到要「被服纨与素」,要「饮美酒」,要「秉烛游」.人生无常的感概与失志的悲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很复杂,但共同的情绪特徵是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和由这种感伤引出的及时行乐的情绪.'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特出的.因此,自魏晋以来一直受到作家的重视,如锺嵘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沈德潜说∶「或寓言,或显言,或反覆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融情入景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於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於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如《迢迢牵牛星》通篇写长空寂寥,河汉皎洁的秋夜景色,牵牛,织女二星一水相隔不能相聚.这是借景抒情,表现了男女离别相思之苦.又如《驱车上东门》用洛阳北邙山墓地的凄情景色,烘托出一种悲凉死寂的气氛,从而更适宜於表现诗人失望於现实的颓废感情.又如《青青河畔草》用河边青草和园中绿柳构成的融融春色,衬托了「荡子妇」对久行不归的丈夫的思念和烦闷.这些都是把人物置於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中,用特定的景色以烘托人物的情感.
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
《古诗十九首》的另一艺术特点是善於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如《西北有高楼》写士子失意.它没有采取直抒胸臆的方法,而是描写诗人路过高楼,偶听悲曲,引起感慨,表现了诗人身遭压抑,渴望知音的孤独之情.叙事与抒情交织在一起,心理和情绪在具体的形象中表现出来.
善用比兴,言近旨远,语短情长
《古诗十九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继承和发展了《风》,《骚》的比兴手法,衬映烘托,著墨不多,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等句都是.又如《冉冉孤生竹》以孤竹结根於泰山起兴,喻女子托身於丈夫.下面写兔丝女萝,兰蕙含英,假借植物的形象,具体地表现女子顾影自怜的孤独心情,抒发了自伤迟暮的感慨.
语言清新,自然,形象化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清新,自然,形象化,形成了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它的语言是自然的∶「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如同诗人和读者对话,给人以明朗,朴素,亲切的感觉.它的语言又是含蓄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既写出了丈夫在外行而又行,长途跋涉之劳,又写出妻子在家思而又思,牵肠挂肚之苦.「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形象地表现了妻子因思念丈夫致使形容消瘦的哀愁.言简意丰,含蓄蕴藉.
善用叠词,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古诗十九首》在语言上的另一特色是叠词的运用.顾炎武说「诗用叠字最难」,但《古诗十九首》中有十三首用叠字三十一处,共用了二十一个叠字.特别是《青青河畔草》十句中连用了六个叠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生动地描绘了欣欣向荣的环境,刻划了少妇的风姿神态.《迢迢牵牛星》也是十句中用了六个叠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叠字的运用使感情表达得更真切,深刻.而且叠词富有音乐美,可使作品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预科中国文学 文学史——汉五言诗 页
http://www.kuhome.com/liter/ShowArticle.asp?ArticleID=6956&Page=19
参考资料:http://cache.baidu.com/c?word=%CE%E5%D1%D4%CA%AB%3B%B5%C4%3B%C6%F0%D4%B4&url=http%3A//lfh%2Ehkcampus%2Enet/%7Elfh%2Dnyy/ALchilit/5%BA%7E%A4%AD%A8%A5%B8%D6%2Edoc&b=0&a=40&user=baidu
起源于汉代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