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日常使用的餐具主要有以下几类:
1.竹木餐具。这种餐具本身不具有毒性,但易被微生物污染,使用时应刷洗干净。涂上油漆的竹木餐具对人体有害,有致癌作用。
2.纸制餐具。是采用特殊纸制成的一次性餐具,使用后即可扔掉,不会传染疾病。不过,扔掉的纸餐具会污染环境,如作为垃圾进行燃烧处理,可产生一种叫二恶英的致癌物。
3.塑料餐具。具有很强的耐水性,但含有氯乙烯致癌物,长期使用会诱发癌症。目前,专家们正在设法降低无毒塑料的生产成本,使无毒塑料制品迅速普及。
4.玻璃餐具。玻璃餐具清洁卫生,但有时也会“发霉”,这是因为长期受到水分侵蚀,玻璃中的硅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钠结晶所致。一般用肥皂等碱性物质洗刷后即可去掉霉点。
5.陶瓷餐具。此类餐具外形美观,质地清脆。一般认为,陶瓷餐具是安全无害的,殊不知陶瓷餐具的彩料中含有铅等有毒物质。据有关资料介绍,陶瓷餐具中的含铅量多少与烧制陶瓷的工艺有关,带有彩色图案的陶瓷餐具由坯、釉、彩三部分组成。因彩中含有重金属,如果烤制温度不当,很可能有铅、砷、镉等溶出对人体有害。但一般这些餐具的图案都在外壁,为此,不必提心。
6.铁制餐具。铁参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的合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因而使用铁制餐具有益于身体健康。但生锈的铁制餐具不能使用,它会引起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疾患。
7.铅制餐具。经常使用铅制餐具,易于铅中毒。其症状是头昏、乏力、记忆力减迟、腹痛、便秘、关节酸痛,有时嘴里还有甜味。
8.铝制餐具。轻巧耐用、价廉物美。但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会使人动脉硬化,老人骨质疏松、痴呆。
9.不锈钢餐具。这种餐具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性,但它被酸性物质玷污或用砂纸、细砂等硬物打磨后,也会生锈。使用前,如在不锈钢餐具表面涂一层植物油膜,并在火上烘烤,即可防止其生锈,延长其使用寿命。
10.搪瓷餐具。搪瓷制品,一般是无毒的,但这类餐具都是用铁作为材料,涂上珐琅质制成的。珐琅质中含有硅酸铅之类的铅化合物,如果加工处理不好也会对人体有害。
11.铜制餐具。成年人体内大约含有80克铜,一旦缺少就会患关节炎和骨科疾病,使用铜制餐具可补充人体铜含量。铜制餐具的缺点是生锈之后会产生”铜绿”,铜绿和蓝矾都是有毒物质,使人恶心,呕吐甚至导致严重的中毒事故。所以生有铜锈的餐具不可使用。
12.金制餐具。金制餐具外观华丽、漂亮。使用时,金餐具上往往会有少许金粉被摩擦掉进食物中,进入人体,能起到镇神、坚骨、通五脏、祛寒咳的作用。
13.磁性餐具。使用带有磁性的餐具有保健功能,因而这种餐具十分畅销。据报道,日本有位缺少白血球的患者,食用掺有磁粉的食品后,白血球由原来的2600国际单位猛增到6700,医生们都惊呼为奇迹。
认识到这些特点,对餐具就要挑选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怎样鉴选不锈钢制品
不锈钢制品主要有餐具、橱具、日用器皿三大类。不锈钢制品以其卫生无毒、经久耐用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不锈钢餐具如刀、叉、匙等,以及不锈钢橱具如饭勺、锅铲、汤勺、漏勺、挂钩(俗称五件套)均用铬不锈材料制成,故磁石对它有效,盐水喷雾48小时会出现锈斑。
不锈钢餐具和橱具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外观不应有严重拉丝痕、麻点和抛光不匀造成的光差。
2.除刀口外,各种产品的边缘均应无快口、刺手现象。
3.餐具的柄上及橱具的胶木柄上刻有商标及厂名,或至少应刻有商标。十把或一打小包装的餐具和五件套包装的橱具,在其包装上应标有厂名、商标、厂地等说明,或在包装内附有上述内容的说明书。选购时应注意辨明商标显示,以防假冒。
4.花形识别。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正规不锈钢餐具花形主要有方格、菱型、石榴花、菊花。如看到其他花形则需进一步鉴别其商标、厂名标志,以防购入伪劣产品。
不锈钢器皿种类繁多,主要有锅、盆、盘、杯、碟、碗、壶等。不锈钢器皿绝大部分由镍不锈材料制成,所以,磁石对其无效,盐水喷雾48小时后无锈斑,耐酸、耐腐蚀力很强。
不锈钢器皿的选购要点是:
1.表面光洁,无明显拉丝疵印,无瘪膛。边缘无快口、刺毛现象。
2.焊接部位牢固,没有裂纹,并无焦、刺现象。
3.锅、壶的盖与身配合适当,不松也不紧。
4.每件商品上均有不干胶粘贴,表明商标、厂名及规格,规格应以公分区分。外包装上应有厂名、厂址、商标、规格、品名及货号。
怎样保养不锈钢炊餐具
1.由于不锈钢导热系数小,底部散热慢,温度容易集中,所以使用不锈钢炊具时火力不宜过大,应尽量使底部受热面广而均匀,这样既能节省燃料又可避免锅底食物烧焦。
2.锅底如有食物粘结烧焦,可用水浸软后再用竹、木片轻轻刮去,不用菜刀等锐器铲刮;洗净后用于软布揩干后放置干燥处。
3.炊餐具应避免与尖硬物碰撞,以免产生划伤瘪痕影响美观和密封性能。
4.炊餐具在用过一段时间后,不锈钢表面会起一层雾状物,使炊餐具表面发暗。这时可用软布沾上去污粉或洗洁精揩抹,即能恢复光亮。若其外表面被烟气熏黑,也可采用此方法。
5.在使用不锈钢锅时,不要让锅底有水渍。特别是在煤球炉上使用时,由于煤球内含有硫,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它一遇到水就要生成亚硫酸和硫酸,对锅底起腐蚀作用。
不锈钢餐具与其它金属餐具一样,大多一经加热就容易变黑。要避免这种反应,对新餐具的表面处理很重要,只要在使用前在餐具表层涂上少量油脂,如花生油或动物油,在蒸煮食物时先用文火加热一段时间,待餐具表层附上一层油质抗氧化膜后,再按您的需要正常使用。如果不出现烧干锅的现象,就不致再变黑了。
若不锈钢餐具已变黑,想让其光亮如初,只要用市售“电镀除锈增光剂”进行保养即可除锈增光。“电镀除锈增光剂”使用安全,不损镀面,无毒无味。
怎样鉴选铝制品
日用铝制品,俗称日用钢精制品,具有质轻、美观、导热快、节省燃料、坚固耐用等特点。其品种有各种铝锅、蒸锅、炒菜锅、牛奶锅、压力锅、茶壶、咖啡壶、背水壶、饭盒、方盘、圆盘、面盆、水桶等。
合格的产品应用含铝量99.5%以上的纯铝生产,其产品质量表面光洁,轮廓清晰;锅环、壶柄、壶嘴等配件铆接牢固、端正;其表面处理,如抛光产品表面明亮如镜,砂光产品纹路细洁均匀,洗白产品表面光亮如银,电化产品表面光洁、耐腐蚀性好。
劣质产品的特征和鉴别方法如下:
1.其材质含铝量低于99.5%,产品往往出现较严重的起皮、起泡、缩陷,上口或边沿产生瓦楞皱折印。
2.锅环、壶柄、壶嘴等配件,铆接不够牢固,壶嘴有渗水或漏水现象。
3.表面处理,如抛光产品,抛得马虎,表面光泽暗淡模糊;砂光产品表面粗糙、光泽差;洗白产品,漂洗不清,表面产生条状或块状碱水渍;电化产品,电化工艺达不到规定要求,产品氧化膜较薄,耐腐蚀性差。
怎样正确使用铝制炊具
铝制炊具具有重量轻、传热快,使用方便等特点。但由于铝质地软、熔点低,易与其它物发生化学反应,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盛放食物或水不要过夜,用后及时洗净。酱、醋、盐、糖、酒等有酸、碱性的食物,不宜在铝器皿内存放过久,以防腐蚀。
2.食物与铝器皿接触时间过长,铝会部分地进入食物。食物也会腐蚀铝锅。人体食进铝后,容易有大脑衰老等症,故铝制品勿做存放食物的器皿使用。
3.在用铝制品蒸煮食物时,锅开后不要突然冷却,以免缩短其使用寿命。
4.铝锅第一次用,最好先煮或盛放带油的东西,使油类塞满锅壁上的细小凹孔,以便增加防腐能力,要是先煮粥也行。应注意的是,新铝锅不要先烧水或蒸馒头。不然,锅底变黑,不好看。不过,铝锅用的时间长了,里面一般都会出现黑色斑点或白色沉淀物,这对人体无害,可以不擦掉。若想擦掉也可以,只要加一点醋洗刷或烧一下即可退去。
5.用铝锅做饭或烧菜时,不要使锅底部直接压在煤炭火上,也不宜放在湿煤上,尤其注意不要烧干锅。
6.铝锅若暂时不使用,应将铝锅洗净烘干,并在铝锅内外薄薄地涂上一层食油。存放在干燥通风处。
7.铝器不宜拌蛋汁。由于铝制品含有一种物质,一遇鸡蛋汁液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使蛋清变为灰色,使蛋黄变为绿色,既影响蛋品菜肴的正常色泽,食后还对人体不利。因此,拌鸡蛋不要在铝器里搅拌,最好是在瓷制器皿里搅拌。
8.砂灰揩擦有损铝器炊具。铝制炊具用脏了,有人为图洁净而用砂灰揩擦。其结果造成铝器表面粗糙。它的保护层——氧化铝膜被破坏了,降低了其使用期限。
9.铝器的复新。铝制品使用时间一长,表面就会发暗,失去了它原有的光泽。这主要是表面发生了氧化,又吸附油污造成的。
要想去掉它并不难。将西红柿蒂、皮等加水在铝器中煮。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果酸,可以和氧化层及油污发生化学反应,可将其除掉。
10.铝锅烧焦了怎么办。铝锅或壶烧焦了,可用小苏打或研碎的碱涂在烧焦处,并洒以少量的水使小苏打或碱湿润,隔一、二个小时后,一擦即可去掉焦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