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护理麻疹病儿
疹子“内陷”是怎么回事?怎样处理?
孩子得了麻疹后,一般先发烧三、四天再出皮疹。皮疹先由耳后开始出现,继而扩展到面部、躯体和四肢,颜色鲜红,略高出皮肤,这是顺疹。如皮疹刚露,色泽发暗,突然消失,余下无几,稀疏散在,这叫疹子“内陷”,是不正常的现象,一般是由于合并了心肌炎、肺炎等其它病。另外,也可能是由于孩子高烧、吃饭少、出汗多或腹泻造成体内水分不足,以致血液循环不好而引起的。如孩子全身情况还好,可先煎些鲜芦根汤喝,促使疹子透发。如情况严重,应去医院检查治疗,切勿麻痹大意。
怎样护理麻疹病儿?
①病儿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要卧床休息,室内空气要新鲜,室温保持在25℃左右,光线不可太强。
②要给患儿多喝开水或芦根水(芦根20克,煎水500毫升)以帮助发疹。
③吃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母乳、牛奶、豆浆、小米粥,面片汤、水果和蔬菜等。
④保持眼、鼻及口腔的卫生。可用棉球蘸温开水经常为患儿擦洗眼、鼻孔和口腔,大一点的孩子吃饭前后要漱口。
⑤体温在38℃左右不宜吃退热药,体温超过39.5℃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退热药。
⑥密切注意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孩子高热不退、咳嗽、气喘、鼻翼煽动时应找医生治疗。
得了麻疹为啥不能忌嘴?
从前有些老人说:“斋麻杂痘”,认为小孩出麻疹后要忌嘴100天,不能吃鱼、肉、蛋,只能吃些糖粥和水,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得了麻疹,几天高热,胃口又差,体内消耗大量营养,特别是维生素A的消耗。如果再忌嘴的话,犹如伤口上散盐,病孩所得的营养更少,不但严重影响疾病的痊愈,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症。临床上麻疹并发肺炎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并发肺炎者最多见于营养不良者。如原先有肺结核的麻疹病儿再并发营养不良,可使结核菌扩散,引起结核性脑膜炎。缺乏维生素A,轻者发生“夜盲症”,严重的会发生角膜软化,双目失明,危害很大。过去的“麻后眼”盲人,就是害这种病的结果。
那么,得了麻疹应怎样安排饮食呢?在高热及出疹期,病人应多喝水和果汁,吃少渣、少油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蛋花汤。疹子透齐,热度渐降,可改为少油、少渣半流质,如:蛋粥、鱼粥,肉糜粥、烂面、菜泥。恢复期在逐步改为正常饮食的同时,应吃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蛋、猪肝、瘦肉和新鲜鱼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