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性常感乳房分外肿胀,并隐隐作痛,因为没有其他不适,她们一般不去就医.有些人竟天真的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女性的线条美.殊不知,肿胀、隐痛都可能是乳腺增生的最初表现.有些乳腺增生延误治疗甚至可能引起病变.
乳腺增生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的75%以上,是最常见的一类乳腺疾病,发生于青春期开始以后的任何年龄的妇女.
此病的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为基本表现,大约80%的患者有乳房疼痛的症状,多双侧,也可单侧疼痛,疼痛性质分为胀痛、刺痛、窜痛、隐痛或触痛,乳房疼痛的表现常不稳定,在月经前可加重,也常在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乳房肿块是诊断乳腺病的主要依据,多数为多发,肿块大小不等,质地硬或硬韧,肿块不与皮肤粘连,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除以上症状外,部分患者有乳头发痒,溢液及口苦肋胀、胸闷、厌食、月经紊乱等全身症状.
对此病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精神刺激.据统计,85%的病人在患病前有不良情绪改变,精神刺激可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内分泌紊乱.
二、注意劳逸结合.普查中知识分子集中的单位发病率较高,根据这一点,知识女性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另外坚持母乳喂养可减少发病,因为哺乳可降低乳腺增生的发病率,还可减少流产次数,也可降低发病率.
三、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临床证明中药治疗效果很好.
四、手术.对乳腺增长病来说,局部切除手术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更多地在于排除乳房恶性病变,对于肿块较硬,难以与乳腺癌鉴别时,行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是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近绝经的妇女随着绝经的到来,增生部位会逐渐萎缩,但年轻的女性患乳腺增生一定要抓治疗.
突出的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
(一)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病程为 2 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二)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扪查时可触及肿块呈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此外,尚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乳房内大小不等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些囊状扩张。
由于对本病发生的机理和病因尚无确切了解,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 1 ~ 2 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可以胸罩托起乳房;口服中药小金丹或消遥散,或 5 %碘化钾均可缓解症状。近年来类似的药物产品较多,如乳块消、乳癖消、天冬素片、平消片、囊癖灵、三苯氧胺等等,治疗效果不一。
此外,尚有激素疗法,有人采用雄激素治疗本病,藉以抑制雌激素效应,软化结节,减轻症状;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不宜常规应用。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采用。
对患者的随访观察中,一但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