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国家是中国。
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它比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红铜(纯铜),溶点低,硬度高,便于制作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器和武器等。人类从使用红铜发展到冶铸青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划时代的进步,我国的青铜器铸造,始于夏,“夏铸九鼎”,这一考古发现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就是最好的明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数量与时俱增,到商、周时、青铜器冶铸已达到鼎盛时期,被后人称为“青铜时代”。秦、汉时期,由于铁器等的广泛应用,青铜器渐失原有光辉,但仍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在世界上,我国冶铸青铜器虽然木属最早,但在世界冶金跑上却占有光辉的一页。其中值得骄傲的有:我国首创的“胆水炼铜法”,成为水法冶金的起源;著名的炼制青铜的配方“六齐”,第一次向人们指明了合金性能和合金配方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早对合金规律的发现;合范法、失蜡法、金银错等先进工艺的创造和广泛应用,使青铜冶铸工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还有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我国青铜工艺的又一突出成就。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礼器、工具、兵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器、度量衡器和其他生活用器等。这些青铜器中,有许多是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的,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古代青铜器,曾在新中国邮票上频频亮相。1954年发行了第一枚青铜器邮票《虢季子白盘》邮票,1964年发行了第一套专题青铜器邮票《殷代铜器》邮票,1987年发行了第一枚青铜器小型张《曾侯乙编钟》……。在邮票上,有已发现古代青铜器中最大、最重(875千克)的司母戊方鼎,有迄今所知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226千克)的牛首夔龙纹鼎,还有壮观的国宝级铜器曾曾侯乙编钟和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被考古专家誉为“青铜之冠”的秦始皇陵铜车马等等。自1954年8月第一枚介绍青铜器的邮票问世至今,近五十年来,新中国已发行青铜器邮票40多枚(不含古代钱币)。这中间,有专题套标6套28枚,其中小型张3枚(发行的青铜器邮票详见附表)。今年12月,我国第三套断代青铜器邮票《东周青铜器》将发行,又一次向人们介绍八件东周时期的青铜珍品,为青铜器专题奉上一道美味大餐。
参考资料:http://www.cpi.com.cn/huicui/zh/***********.asp
回答者:boyyufeng - 魔法学徒 一级 10-21 10:09
楼上两位说得很多,但据我所知,人类最早用的金属是铁,但不是人力采炼的,当时生产力还远未到采炼铁矿石的水平,而是取自铁陨石,也就是陨铁,记得初中历史课本上讲过,用它做了把剑,好像是。
回答者:卸料板 - 秀才 二级 10-21 10:23
铁
回答者:qieqie650 - 魔法学徒 一级 10-21 11:38
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铜仿贝
(2003-01-08 10:30:12)
当现代金银币铸造得美仑美奂的时候,也许不少人还不了解金属铸币的起源——铜仿贝。天然海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到了商代晚期便出现了用铜制造的仿贝币,它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铸币。
在商代中期以前,贝币价值很高,臣下若能获得商王用贝币的赏赐那可真是极大的荣耀。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币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度约1.2厘米至2.4厘米左右。在商代晚期,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于是,在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其形制也仿海贝形式。铜贝出土于河南安阳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年代约为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铸币。它比西方金属铸币的发明者小亚细亚的吕底人开始铸币年代(公元前7世纪),要早几个世纪。但这种用青铜制作的金属货币在制作上很粗糙,设计简单,形状不固定,在市场上也未达到广泛使用的程度。据考古材料分析,铜仿贝产生以后,是与贝币同时流通的,铜仿贝发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现了新的货币形式,即包金铜仿贝,它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既华贵又耐磨。包金铜贝的制作,应首先用钱范铸成铜质贝形,经一定的修磨之后,用粘接物质将已锤打好的金箔粘贴在铜质贝形表面,即制成包金铜贝。包金铜币是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的,现存世量极少。
中国。
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