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医学中心于今年6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对11816名中风患者经过分析后发现,中风发病的高峰时间是上午6-12时。
中风,分出血性(即脑溢血)和缺血性(即脑梗塞)两种。研究发现各类中风发生在6-12时者,占24小时总发病人数的79%。其中出血性中风在上午发病者占52%,缺血性中风在这段时间发病的高达80%。就连人们常说的小中风(即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如短暂的失语、半身麻木或酸软、头痛、视力模糊),在上午发作者也高达80%。相反,各类中风在午夜(零时)至上午6时发生的概率最少。
这一最新研究结果与心肌梗塞多在上午发作的临床意义一样,在于:
其一,对中风早期症状或征兆(如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监控和警觉的时间概念,应侧重于高发的6-12时,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早期症状和征兆主要有一侧手臂,肢体发麻,活动不便,视力模糊,头昏等。
其二,预防或治疗中风的药物,如抗血栓形成药、降血压药,以早晨一醒来就应立刻服用,而且上午用药的剂量也不妨适当大些。
其三,清晨应减少活动量,特别对有近亲家族中风史、小中风发作史、高血压、高粘稠血症等中风高危险者,闻鸡起舞锻炼身体,可能潜伏着危险,应改在下午运动比较安全。
(摘自2000.8.13《解放日报》阔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