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结构
自适应结构是一种结构与材料设计新概念,目的在于使结构能够自动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始终处于最佳的设计状态,与一般主动控制的区别是传感/驱动/控制与主宿结构的一体化,而自适应数字信号处理及控制是其“脑体”。
国内于1994年启动该方面工作,随即在 “九五”预研中立项,我们承担了其中的“信号分析与控制器”研究任务,已连续4年得到专项经费的支持。目前,该专题的 “实验室条件下概念模型”的“九五”目标已经达到,桁架物理样件包括传感/驱动/控制器与主宿结构的联调已经完成,正在组织论文与报告撰写及成果申报工作。该项研究在“十五”及中长期规划中已基本确定为继续升级研究内容,目标是向飞机应用推广,比如,智能蒙皮、自适应柔性机翼等。
自适应结构是一门典型的跨学科先进技术,主要用于姿态或位置控制、振动与噪声的抑制,在航空航天及民用建筑等方面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的主要研究范围目前集中在自适应信号处理与动态建模、自适应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现算法及计算机软硬件和接口。另外,应用自适应结构开展飞机颤振主动抑制、发动机底座减振等研究工作业已着手进行。
参考资料:http://www.nwpu.edu.cn/research/dpc/pcm.htm
所谓的自适应气动结构就是能随飞行状态改变气动力特性以尽量提升各种状态下的气动效率的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