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的草药专书。遗憾的是,大约在唐末宋初之时,渐渐失传。不过,好在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典籍一般都将前人书籍中的有关内容基本全部保留下来,使后人得以了解它的概貌。
关于《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考证,《神农本草经》最初仅只一卷,为战国时代扁鹊弟子子仪所著,其余部分为后代所增补。那么,为什么叫它作《神农本草经》呢?
首先说神农。历史学家们对神农的说法也各不相同。有的说神农指一个人,或者说神农与黄帝其实是一个人;有的说是两个人,有的认为是主持稼穑的神祗,或主管农事的官员;或说某时代的称号,或说一个氏族的总称;总而言之,是当时百姓中的圣贤,被崇拜的偶像。秦汉时期,为了使百姓对某事得到崇敬与信仰,便假托古时某位圣贤所为。“本草”是指用药(主要是草药)治病的经验总结,于是便假托于“神农”。秦汉时代的书籍用的是竹简或木简,为了不致零乱,要用丝线将其联贯起来,这就是所谓"经"。 《神农本草经》的来源大体如此。
而今,我们所见到的《神农本草经》都是后人从历代本草著作中抄录而成的,被称之为《神农本草经》辑本。从明清时代的辑本来看,就有七、八种之多,甚至连邻国日本还有4种辑本。
从辑本中,我们得知,《本草经》中所记载的药物365种。包括草、谷、米、果、木、虫、鱼、家畜、金石等。原作者把它们分为三种类型:上品、中品、下品。上品药为无毒、久服不伤人的强壮滋补类药物,如人参、甘草、大枣、枸杞、阿胶等,共120种;中品药为无毒或有毒,对疾病能起抑病、补虚作用的药物,如丹参、沙参、五味子、黄连、麻黄等等,共120种。下品药是有毒而性烈,可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如大戟、巴豆、附子、甘遂、羊踯躅等,共125种。
每一种药物都列有异名、气味、出处、主治。对处方用药时应注意的药性以及配伍、禁忌都有详细说明。而且还提到了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等170多种疾病的配方。同时,在采药、制药及用药方面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神农本草经》自问世以后一直广泛流行,直到唐末宋初才渐渐失传。它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历代本草医药专书,都是以《本草经》所载药物为基础增添修订所成的。如南朝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草经》、《嘉祐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如果追溯其本,无一不是从《神农本草经》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