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自觉疲乏、胃口不好、失眠等浑身不舒服的症状。可是,到了医生那里,横查竖查,就是查不出毛病来。这种“自感不爽,检查无病”,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完全健康,又达不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和程度),叫亚健康。又称亦此亦彼的第三状态,也叫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病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
首先,必须学会科学的休息和调控情绪,这可以使人从容不迫的处理在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行动去面对客观现实。如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独自静思,做一次“精神旅游”,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交谈;或找一个可信赖的朋友倾诉内心的疲乏与烦躁,在友人帮助下分析、接受现实、要用于调整工作和生活方式,张弛有度。人之所以感到疲劳,是情绪是我们的身体紧张,因此要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
其次,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这是提高和放松情绪的良药。可以制定一个锻炼计划,或慢跑,或骑车,或体操等等,通过躯体运动来转移疲劳。
另外,还可以在闲暇时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当中,如听音乐、聊天、旅游及收藏,和朋友去看场电影等等,以此为寄托而忘却疲劳。
在饮食上也以应注意调配,宜食清淡。节日的膳食多油腻,多食后,会增加体内的疲劳感。因此应尽量选择含脂肪低的食品。对那些已进入或即将进入慢性疾病状态的人群,应采用中医条理的方式,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适当选用一些调节免疫功能或强化体质的中成药制剂或保健食品。
心理压力产生时,如果不做调试与疏导,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当你感到烦躁、郁闷、紧张时,不妨采取正当的宣泄法、运动法、旅游法、倾诉法等进行疏导。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过渡阶段,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或“第三状态”。在身体、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其一,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其二,头脑不清爽,面部疼痛,眼睛疲劳,鼻塞眩晕、耳鸣、咽喉异物感;其三,睡眠不良,心懦气短,手足麻木感:其四,早晨起床有不快感,胸闷不适,颈肩僵硬,心烦意乱等等。
专家们认为对“亚健康”患者来说,最有效的措施是调整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长期以来,社会形成一种共识:身体差了就需要“补”,再加一些保健品广告的宣传,目前很多人认为“预防亚健康就是服补品”,其实这是错误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使营养过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使运动量减少造成代谢紊乱,大多数人是由于工作压力太大,不能及时调整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才促成了“亚健康”。
消除和预防“亚健康”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障睡眠,平时注意锻炼身体,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学会放松心情、学会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通过心理调节维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平衡。
培养兴趣.兴趣爱好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防止亚健康的转化。
膳食合理,饮食要少盐、少糖,应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豆制品、鱼和水产品等。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这样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或偏食。暴饮暴食会造成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偏食会因为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诱发“亚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