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赵明诚,后来他死了,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李定居杭州,在重病中被张汝洲骗婚,因张只是想要她残留的文物,并对她大加虐待,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三个月……所以说,李清照的丈夫应该是赵明诚和张汝洲两人……
赵明诚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七年【一零八四】,约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号易安居士,是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绣江人。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志趣相投,相互爱慕,多年的婚姻生活使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夫妻感情。丈夫外出做官,分离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李清照注定要在相思愁苦中煎熬下去,一直等到丈夫归来的那一天。
李清照在古代社会里是幸运的,她有了一位心爱的丈夫,有了一段美满的婚姻。甚至是分手之后牵肠挂肚的思恋,也令人羡慕不已。
李清照后来的丈夫,据说是 张汝舟,可能是瞎扯的。
宋朝——词的时代,在山东济南,出现一位划时代之女作家,易安居士——李清照,她的诗、词、文、赋皆有成就,以词最膳擅长、著名,词作风格婉约为主;虽然流传下来的仅有五十首,可其格律、内容、修辞和当代大词人柳永、苏轼、秦观,不分轩轾。
李清照的诗文赋,多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可见她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文学的素养有关。
李清照在文学创作方面树立了个人风格,千古流芳,然而她一生却疯狂迭起坎坷了些。
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明诚为了哭母奔丧,旧病复发,是年八月,清照连夜赶至,病已不起,卒年四十九岁于南京(清照四十七岁);是以清照写了一篇沉痛的祭文,文中有:“白日正中,叹庞公之机敏;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等句,令人怵惕恻隐。
明诚的病故带给清照精神上受到残酷无比的打击;何况在传统的社会中,丈夫几近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失去了丈夫,便可说是完全孤弱无依了。从此,清照只身飘泊于江浙间,抱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清照曾为“玉壶事件”,几乎将下狱;又因对时政的不平,才锋过露,以及批评文学作品之水平太高,自然得罪不少人,因此有人捏造一些谣言来毁谤她,说她在投老之年,改嫁一位品德不好的人——张汝舟,辱骂她失节。
是以,若清照改嫁,并无过错,何况她实际并未改嫁;其造谣者之目的是要损害已病逝的赵明诚和活着的才女李清照,并要给予世人以为清照淫荡之印象,这些造谣者还假托清照之口吻说这次再嫁曰:“猥以桑榆之暮景,偶兹但僧之下材。”这谣言虽再历史上曾起了小小的作用,但吴衡照的《莲子居词话》(烦见附录),俞正燮的《易安居士事辑》以及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皆证实她再嫁此事全为小人捏造的,而胡适也说:“改嫁并非不道德之事,但她根本不曾改嫁,那是小人行为。”
清照晚年之生活孤苦伶仃,居无定所,大致在金华的时间为多清照晚年之生活孤苦伶仃,居无定所,大致在金华的时间为多,她的祖父、丈夫、家翁皆是名人,而她自己也负一时重誉。但她的暮年是孤独的,南渡之君臣,在绍兴后已逐渐安定下来,大家在山明水秀的临安享乐,清照行吟双溪,不与当时权贵同调,且还受这批人的污蔑。在这样的环境中,她时有悲吟,如:“南来尚怯吴江冷,北去应悲易水寒。”等句,皆感慨深沉。
她是被南渡的权贵们遗忘的了,在《念奴娇》(萧条庭院……)满口酸楚中,她也尝出生命永恒的欣愉滋味了。就这样,她悄然自人群中退隐,晚节流落江湖,从茫茫人海中消失了她孤弱的身影,连卒年都不可考,据一般推断约活了六十岁。
赵明诚和张汝洲
赵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