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使中枢神经麻痹,产生依赖作用
近来酒瘾病人有越来越增多的趋势,越多人来求医,也显示出社会的观念正逐渐在改变,国人慢慢的接受——天天喝酒过量,甚至酗酒,其实是一种疾病, 一种生理加上心理因素的疾病。就如同现在法律也同意戒毒者其实是需要帮助的病人,是必须有医疗来介入的。
酒瘾的形成固然与基因有密切关系,但研究发现国人酒瘾问题日益增加却是与社会文化有关,民众经济富裕买酒容易、交际应酬的乾杯文化都是 导致酒瘾增加的原因。酒是随手可得的,这也导致国人对酒的戒心低於毒品,也因为大量喝酒行为是在我们的文化中频频可见,甚至有些会因酒量好,而自以为豪。 所以酒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是一潜在危机。酒,其实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一般在饮后四十分钟内,血中酒精就会到达最高浓度,并逐渐抑制大脑皮质之 『抑制作用』,使人呈现失去自我控制的兴奋状态,进而到达暂时疏解压力与不快的情续。但这只是暂时的,所以会一再地以喝酒来逃避现实,所以说会造成酒瘾几乎 是和心里因素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有些研究指出适量喝酒对身体健康有帮助,例如喝红酒可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成为民众饮酒的动机之一,陆汝斌说,酒精确实会增加血管的扩张,但二至三小时就代谢掉了,除非每三至五小时就喝一次,但如此喝法,还没有达到保护心脏血管通畅的效果前,就已经先伤害其他的器官及组织了。根据研究,国人有一半以上基因都缺乏代谢酒精的酵素,也就是喝酒容易脸红、恶心、呕吐,社会需告知喝酒不是良好的习惯,并非如广告所说所有事情都是从喝酒开始。
酒瘾的定义
当一个人对酒精产生依赖性,即可能已经染上酒瘾。可分为以下四点来界定酒瘾的形成:
觉得酒量愈来愈好,必须愈喝愈多才会有所感觉。
如果一段时间不喝酒,就会无法工作和生活。
当家人已经抱怨你的喝酒行为。
自己觉得已经造成身体的不舒服,或也认为应该戒酒了。
过量标准
过量饮酒会导致中毒。而一般界定的适量饮酒,男性每日在两杯以下,女性每日在一杯以下,孕妇不得饮酒。当然开车前或是途中也不能饮酒。
成瘾过程
酗酒过程中,在初期都是正大光明的喝,和一般人的喝酒行为没有什麼不同,而家属也不以为意,慢慢的,病人出现成瘾行为,变成每天都 必须要喝酒,而且喝酒之后,工作表现差且情绪难以自我控制,甚至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变化,如肝脏功能不好,且不喝酒时,手会发抖,或出现精神症状等等。家人 开始不让病人喝酒,病人也开始觉得喝酒是一件不被家人接受的事,所以病人自然的开始转换成背著家人继续喝酒,而且为了"偷偷喝酒",便想尽各 种办法的去喝酒。他们每天为了偷偷喝酒,花了这麼多心思,想喝酒的动机是这麼的强烈,那如果他们自己不觉得喝酒是一个大问题时,怎麼可能愿意来改变呢? 在这个"偷偷喝酒"的行为,也让他的家人(尤其是配偶),养成天天找酒的行为,家里就出现"病人藏酒与家人找酒"
成瘾现象
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包括对大脑细胞、神经、肝脏、心脏等都有伤害,研究也证实喝酒会增加口腔癌的罹患率;酒瘾会造成肝硬化,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个常识, 肝硬化以后,再转变成肝癌,也是顺理成章的;在台湾,B型肝炎病毒非常猖獗,酒瘾加速肝硬化的形成,由於不易戒酒,很容易就走向肝衰竭而死亡,常常还来不及 修成肝癌之「正果」,其寿命当然比肝癌患者还短少十多岁。青少年因为身体还没有成熟,酗酒造成的伤害更严重,许多年纪轻轻就肝硬化,甚至脑部萎缩。
已经染上酒瘾的人,一段时间不喝酒就会产生『戒断症状』,身体上会出现胃肠不适、呕吐、心跳加速、失眠等现象;心理上会出现焦虑不安、幻听、妄想等症状。 患有酒瘾的人,通常是已经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不适,或自己也觉得必须戒酒的程度才会寻求医师的协助。
戒酒
酒瘾既然是和心理因素有极大的关系,因此首先必须找出酗酒的原因,再加以心理治疗,当然这时亲友间的鼓励与支持相当重要。在药物方面,目前也有新药 对於帮助患者戒酒有很大的疗效,治疗酒瘾的药物,目前国际公认临床使用较有效药物为那曲酮〔Naltrexone〕,喝酒上瘾与毒瘾的共同点是有兴奋的感觉,该 药物主要作用机转在於减低兴奋感,阻断成瘾的神经传导,欧美国家已经证实该药物配合行为治疗确实有效,卫生署已委托三军总医院及成功大学附设医院进行 药物试验。此外,慈济医院特别引进一套『多感官生理回馈仪』,可以帮助病人解除戒酒时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当然要戒酒成功, 病人的意志力还是最有效的根本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