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认为,学习发生是依靠动机(motivation)。一般我们把在教学情境下激发动机的方法策略叫做驱动(drive),而在非教学环境下激发的内部动机称为兴趣(外部动机包括来自环境的刺激,如:求生存、奖励、体罚等)。
我想,如果你讨论的是孩子学习高考的内容,那主要还是要从课堂教学的驱动和外部动机着手。本质上高考是应对国内目前高等教育资源希缺的处方,他行使的是教育的筛选功能。如果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一种物竞生存层面的问题(当然也取决于家庭本身的条件是否能够游离于这个游戏规则之外),那是很难获得好的动机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据调查显示,孩子接受初等教育的质量好坏主要收到的影响来自于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如果你孩子在学习习惯上没有从小养成,可以多在这方面下功夫。
奖励他,我认为是最好的办法!
我儿子高二时也不紧张,经常不去上晚自习.原因是他喜欢足球要看世界杯.另外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在年级里(1400余人)排名在前20名.我们认为将来上重点大学没有问题,所以就没有多管他.直到高三下半年他自己把目标定在了顶尖大学时,他才开始紧张,但那时已晚,结果第一年虽然过了重点线,但是离顶尖的录取线还差60多分.复读一年经过自己努力,第二年把自己高考成绩排名从全省的近7000名提高到60几名,分数提高近80分.由于受到这个挫折的经历,因此现在在北大也不敢懈怠.读双学位,成绩绩点为优.
因此我们的经验是要让孩子早点确定目标--学校和专业(这是我们沉痛的经验),学习上要听从老师的安排,知识掌握上不能有大的漏洞,注意夯实基础知识,注意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体魄健康,家长与孩子多交流,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其他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希望你们和孩子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过一段十分艰苦的日子。让他知道不好好读书就没出路。让他认识到以后的未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