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生活习性
1.喜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昼伏夜出,对强光刺激很敏感。
2.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
3.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
4.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
5.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6.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
7.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生活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繁殖的贝类,统称蜗牛,贝壳退化,称为蛞蝓。身体分头部、腹足和内脏三部分。头部有一对眼睛,一对或二对触角,大多数的蜗牛,眼睛长在后触角的顶端。口中有一条齿舌(Radula),齿舌上有许多排细小齿。蜗牛壳的螺旋方向,分为二型,顺时针方向生长的称为右旋型,反之则称为左旋型。蜗牛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质( CaCO ),最外属常有壳皮或壳毛,是一种硬蛋白质变成的。
习性:蜗牛和蛞蝓大多数素食性,以菌类、瓜果、野菜等植物为食,只有少数肉食性蜗牛、蛞蝓以蚯蚓、蛞蝓或其他蜗牛为食。它们多在雨后或夜晚活动。太热、太冷、太干旱时它们常躲在壳内休眠;当蜗牛遇到惊吓危险时也会躲到壳内避难。蜗牛、蛞蝓爬行时是用腹足来爬行,并有足腺可分泌特殊液体,润滑所爬行的地面,以免腹足受伤。
此外它们大部份都用肺来呼吸。多数雌雄同体,具有雌雄两套生殖器官,所以能够自己受精,但普通以交配的方式,在脸孔一侧的交配器中交换精子,然后产卵于土中、落叶下或朽木下。
种类:在本区内常可见台湾楯蜗牛(Aegista mackensii)、 薄楯蜗牛(Aegista impexa)、双线蛞蝓(Incilaria bilineata)。
双线蛞蝓 Incilaria bilineata:数量多, 以刮食树干或湿壁上生长的藻类为生,夜行性或雨后出现。
蜗牛对湿度的感觉 蜗牛虽然是陆地上生活的贝类,但是它们大多喜欢阴湿的环境,而且对空气的湿度威觉非常敏锐。空气湿润可以影响蜗牛皮肤、肌肉的伸展。在潮湿的夜晚,尤其是下雨以后,是蜗牛最活动的时候。
有很多蜗牛在下雨以前就出现,当我们看到树上、叶上或草地上有蜗牛大量出现的时候,就可以断定天快要下雨了。有人把蜗牛看作晴雨表是有一定道理的。试验证明,蜗牛不但在露天的空气中对湿度的感觉极为敏锐,就是把它放在室内,罩在玻璃罩里,它对湿度也同样有极灵敏的威觉。有些特别习惯在潮湿地方生活的种类,如果把它放在干燥的环境中,还会自己找到适合于它生活的环境。
此外,蜗牛还有许多“特殊本能”。
达尔文曾经记下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告诉他,在一个很荒芜的没有充足食料的小花园里发现了两个蜗牛,其中一个生了病,行动比较困难,这时其中强壮的一个便即刻离开它的同伴,很快地越过高墙到另一个食物很丰富的花园里去了。不久它从另一个花园回到了同伴的身边,并且即刻同它的同伴一同到那个有丰富食物的花园里去了。从这个记载或许可以说明它是有一种特殊的本能吧!
蜗牛每天都能回到自己原来隐藏的地方。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观察:在一个石板下面发现了7个蜗牛,便用自颜色给它们做上了记号。在晚上10点左右,有3个不见了。到第二天早晨看时,发现它们又都回到了石板的下面。第二天晚上1O点,又有5个已外出,其中的2个在附近的小草丛上找到。到第二天早上,7个蜗牛中的6个又都安全地回到了石板的下面。
蜗牛的这种回家的习性,有时候表现得特别突出。例如有种蜗牛很讨厌煤焦的气味,它会绕过煤焦场去找食物。在吃完食物以后,还会从原路回到它原来居住的地方。虽然在有食物的地方它能够很方便地找到更适合的新居,它也要再绕过它所讨厌的煤焦堆爬回来。
蜗牛的生活力很强,对冷、热、干旱以及饥饿的忍耐能力都很强。在很冷的时候,蜗牛的活动停止,心脏跳动也很慢,进入冬眠期。一般在秋天以后,天气逐渐变冶,植物性的食料减少,蜗牛便爬到石下、古墙的洞穴、树洞、石缝或钻到地下隐居起来。达时它的身体完全缩到贝壳里面,用足分泌一种白色的膜把壳口堵起来,这样它就可以安然地度过冬天了。有时很多蜗牛聚集在一起冬眠。
在很热的地区,蜗牛便夏眠来越过夏季。很多种蜗牛对热的抵抗力很强,例如在非洲,有些地方非常热,甚至于植物都很少,但是有蜗牛生活着。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对强光、强热有很大的抵抗力,蜗牛有两种适应的方式:一种是使贝壳的颜色变白,这同我们在夏季穿白衣服是一个道理,因为白色的东西对光线和热吸收得较少;另一种是加厚贝壳,使光和热不容易侵到里面去。
蜗牛在完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可以生活很久。例如,1846年3月25日,科学家从埃及采了两个蜗牛,回到英国的一个博物馆,把它们粘在固定板上,存放在标本室里。但是到1850年3月15日,把它们取出来研究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一个在壳口有新形成的粘液膜。科学家感到很奇怪,于是把它从板上取下来,放在温水里,不久它的身体便从贝壳里钻了出来。到第二天还吃了些白菜叶子,到1—2个月以后便已恢复了从板上取下时受的损伤。将近4年的时间,它既得不到食料,也得不到水分,但是却能很好的活着。还有很多例子也都说明蜗牛在这种情况下能生活4—6年之久。这真是一件惊人的事,恐怕除了某些昆虫以外,其他动物就很少有这种能力了。
蜗牛的生活习性
1.喜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昼伏夜出,对强光刺激很敏感。
2.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
3.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
4.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
5.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6.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
7.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6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