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别无大碍的呕吐,或是疾病造成的呕吐,是很重要的
呕吐的原因是延脑的呕吐中枢受到刺激所致。突然呕吐的情形很少发生,在呕吐之前大都会先有反胃和不舒服的反应,就是所谓的恶心。
导致呕吐的原因有两种:
其一是食物中毒时,呕吐和下痢同时发生,将体内毒物排泄后,可以自然痊愈。
其二是消化器官中有妨碍食物通过的东西,以致胃中的食物呕吐出来。在呕吐之前,一定伴有激烈的腹痛。呕吐及腹痛反覆发作时,可能是肠阻塞,不能置之不理;另外,癌症也可能造成此症状,所以要尽早就医。
呕吐的情况持续不止时,不要胡乱服用止吐药,一定得依照医师处方才可服用。
暴饮暴食或食物中毒所引起呕吐时,不宜止吐,积极的作法是要尽量吐出;若有吐不出来的情形,可利用有催吐作用的盐水。
呕吐完之后,保持环境的安静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由于呕吐很消耗体力,所以身体虚弱的人会容易染上感冒等其他疾病;所以先从容易入口的汤汁、牛奶等开始;多吃些滋养的食品,以求早日恢复体力。
呕吐及下痢一起发作时,很容易产生脱水的症状,所以补充水份及电解质是绝对必要的。
无论有无伴随噁心现象的呕吐,只要一旦出现严重的头痛、腹痛、目眩、发热、痉挛、手脚麻痹等症状时,一定要尽速就医,有可能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是急性腹膜炎。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进食不洁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固然可能会腹泻,此外,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抑郁、情绪起伏不定,亦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产生腹痛和腹泻症状。
另一方面,若受了凉,特别是小腹受凉,亦会导致腹泻。此类腹泻的特点是腹部咕噜作响,同时大便烯烂,原因是肠道因发炎而加速蠕动,同时将肠内尚未完全消化和吸收的食物,以及大量水分排出体外,因此排出不成形的粪水。
引致腹泻的另一个原因,是身体对某类食物过敏,以致影响消化吸收,例如许多人因缺乏乳糖酵素,无法消化牛奶或乳类制品的乳糖。一但进食此类食物,便会腹泻。
中医学上所谓的「脾虚泄泻」。若脾的运化呆滞,水液便积留在身上,即所谓的「湿」。肠内水份过多,会加速肠的蠕动,引致腹泻及大便烯烂。要保持脾脏健康,要注意日常饮食,最好避免进食过多肥腻及寒凉食物。平日可多用淮山药、莲子、芡实煮汤,有健脾效益。
若腹泻情况持续一段时间,而粪便有血迹或颜色有变,或体重不断下降,便需要作出详细检查,以防有更严重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