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火硝、牙硝、消石)
主含硝酸钾KNO3,杂有少许氯化钠
1、可以作为中药使用
药性: 苦、咸,寒。归脾、胃、肝、肾、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清暑散结、消炎退肿。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2)清暑散结,用于暑热邪结
(3)消炎退肿,用于炎症肿痛
2、是配置黑色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一般配方:一硝(硝石)、二硫(硫磺)、三木炭。
古代欧洲不知道硝石的成份,把硝石叫“中国雪”。
3、曾经是一种常用的化肥(钾肥和氮肥),但是由于硝酸钾在强烈撞击是会产生爆炸,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火藥
火硝生产及应用
在化学工业日新月异的今天,火硝的生产早已为人们所抛弃和遗忘,然而在历史上,文家店的火硝生产及其应用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火硝的生产
火硝的生产要经过硝土采集砣子熬制转硝提硝四个大工序。火硝在长期不受雨水冲刷的泥土中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形成,含硝的泥土叫硝土,含硝的多少因土质和不受雨水冲刷的时间长短以及其它的一些原因而定,分洞硝和地皮硝两类。洞硝的硝土
取于大山深洞之中,地皮硝的硝土取于住家户老宅深院的底下。有经验的熬硝师傅采硝时,只要走进洞内或屋内,看看土质和硝芽,尝尝泥土是酸是苦是辣是涩,便知硝土含硝量多少,有无采用的价值。选采硝土是熬制火硝的重要一环节。
熬硝的工序并不复杂,师傅们首先选好一处采硝集中,柴水运输方便的地方建作坊,打一排灶,安几口头等大锅,筑一个塘子,塘子的作法是先在地面挖一个凹型塘底。夯紧使其不渗水,并保证水可集中从一方流出便于收集,在塘底四周打桩,用木板围成一大容器,容器的底部铺些棕,再垫些树枝,形成一个如当今过滤器的塘子。塘子做好后,将采来的硝土装入塘内,掌握松紧适度,挑水倒入塘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塘内流出的溶液倒入锅中用大火熬,一熬就是几天几夜,师傅们轮班操作,在熬制过程中,锅中溶液减少了,只能说溶液缩了,不能说折了。在洞中熬硝,每熬一塘泥,都要买肉打酒敬神,洞鼠、刺猪抢食师傅的食物也绝不能伤害它们。锅中溶液熬至酱黄色粥状时,取出凝固后即为硝的半成品硝砣子,砣子可作商品出卖,也可作加工火硝的材料。
硝砣子还要转过才能成火硝。转硝的工具是锅灶和一个设置如过滤器的大木桶。先将硝砣子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再加热使其溶化,将溶化的液体取出与一定比例的桐壳灰或青草灰混合后搅拌均匀,堆放一定时间,然后将混合物装入木桶中,加水浸泡一段时间,取桶底流出的褐色液体倒入锅中大火熬制。熬到液体蓬花后小火熬至粥状,取出装入缸钵内,沉入竹制提圈,待其冷却后,提起白色火硝,用架子放在钵上,用清水喷洗,等余水流尽后,再将硝放在干草灰上,让灰吸尽硝中水份便是商品硝了。
转过的白色火硝并不纯,仍含有硝盐等杂质,要用其生产火药,还必须提纯,这道工序叫提硝。提硝的方法不难,将硝放入锅内加水加热使其熔化,中火熬制待熔液底部出现晶体时,将锅内混合物用布过滤,利用硝盐在高温下溶解度底而结晶的原理将硝盐再过滤,滤过的液体就是硝了。将过滤的溶液装入钵内冷却提起,清水喷洗;草灰吸尽余水,就是比较纯的成品火硝了。
火硝的应用
在历史上,火硝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生产火药。将火硝、硫磺、木炭碎成末,三者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制石炮药、引线(导火线)药、鞭炮花、火枪药、铁炮药、礼炮药、磺烟药等。在配制和加工这些火药时配制的比例和加工的方法又有许多玄妙。石炮药要因所开石的种类和硬度而定,鞭炮药要因作鞭炮壳的纸质而定。火枪药要因需射程、声音而定等。比如生产火枪药,要将硝、磺、炭粉末按比例配成后用米汤调湿,再放入碓内舂,舂后不同的筛子筛,除去粗的细的,使之成为小米大小的颗粒,晒干成药。舂的时间越长射出的沙子越集中。如其中的木炭用构皮木烧制,制成的枪药打枪的枪声与步枪无异。好的枪药,放少许于手掌中,点火后火苗冲起而手无痛感。火药的用途很广,除人们众所周知的开山取石、放枪、做鞭炮、还可以做礼花、放磺烟。过去,大户人家或群众组织过节常接龙灯烧花,这花就是用特制的火药与废
锅锤的铁沙混合后放入干竹筒或棕杆挖成的筒内,点燃后可射出朵朵金花。在选定的院子里,玩烧花的人光着身子,只穿短裤,舞动蛟龙,烧花的人四角安放烧花,放炮的人不断向院内投放短节鞭炮。一时间,蛟龙翻腾,金花四射,鞭炮声,锣鼓声,吆喝声令人欢欣鼓舞。用特制火药与雄磺粉末混凝土合后筑在筒内可成黄烟,谁家办丧事送灵柩上山,放些黄烟于送灵队伍前后左右,烟雾铺天盖地送灵队伍时隐时现,尤如亡灵真的升了天堂。
文家店的火硝生产业
文家店人民从何年何月开始生产火硝及火药的已无证可考了,然而无数传说表明,文家店的火硝,火药生产源远流长。许多地方都有某某洞盛产硝土,因进洞熬硝人多,不但砍柴毁了森林,而且拉帮结派,为害社会治安,固某人领头,组织赶走熬
硝人,用巨石大锅封了洞口的传说。这些传说地方,至今冬天还常有从石缝里冒出雾气。后人也曾多次组织人力企图打开被封的山洞重开旧业,但终因势单力薄,未能成功,堰塘村龙洞弯的关牛洞。洞数十里,洞内历代人熬硝的遗址随处可见。解放初期,国家大力发展火硝生产,供销社大力收购火硝及火硝产品,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纷纷组织火硝专业队熬制火硝,火硝作坊星罗棋布,单文家店街上就有几个专业队长期从事火硝生产,将全街可取硝土的房屋都挖了一遍。各农业社生产的火硝源源不断地卖给国家,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增加了农业社的收入。火硝的生产又促进了火药业和炮竹业的发展,许多农业社都建立了火药鞭炮加工点。生产的火药、鞭炮,不但满足了当地兴修水利,开山取石的需要,丰富了人民节日庆典生活,还销售给供销社,远销外地,曾一度成为文家店的主要产业之一,为文家店的经济发展作出过
贡献。
熬制火硝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可是它在历史上的贡献却永远闪砾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