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人体排汗多,相对其余季节而言,需要补充更多水分。这些水分的来源除了人们从食物中摄取少量的水外,大部分还得靠饮水来补充。那么,夏季该如何饮水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呢?
不渴也喝水
人们往往习惯口渴了之后才喝水,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人口渴时就说明体内已轻微失水。
饭前饭后不要大量饮水。饭前适量饮些酸梅汤,西红柿汤、橘叶、橙叶等含酸汤水,既有利于保证消化系统分泌足够的消化液,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又可以补充维生素C,还可以防止中暑,但如果饭前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
化。饭后,食物占据了胃的大部分空间,如果还大量饮水的话,不仅会冲淡胃液,使人体杀菌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因为饮水过多而增加胃、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因此,劳动之后应先喝水再吃饭,而且一次最多喝300毫升,至少间歇30分钟再喝。夏天每日补充水分在3000毫升左右,才能满足人体需要。老人对口渴不敏感,应主动少量多次饮水,每天以1500~2000毫升为宜。而孕妇及哺乳的妇女,身体需要水分增加,每天补充水分量应在3000~3500毫升。
饮水需补盐
夏日出汗后,有些人只顾饮水解渴,而忽视了补盐。由于出汗时失去大量水分的同时也失去较多的盐分,体内渗透压失去平衡,这时饮下去的水无法在细胞内储存,又会随汗排出体外,排汗又带出盐分,形成越喝越渴的恶性循环。严重者可引起肌肉无力、疼痛甚至抽搐。因此,炎热的夏天,特别是大量出汗后,应适当喝点淡盐水。
口渴勿狂饮
有人贪一时痛快,口渴时大量喝水。这些水一下子积聚于胃肠,除胃部感到沉重闷胀外,还影响膈肌活动,影响正常呼吸。大量水分进入血液,可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心脏负担突然加重,导致心肺功能异常。口渴狂饮会使体液中水与盐失去平衡,轻则引起胃肠剧痛,重则危及生命安全。
出汗莫食冷饮
吃冷饮也大有讲究。杜主任说,冷饮能清暑解渴,不愧为夏日人们度暑的佳品,但如果饮用不当,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不要贪多。因为食用冷饮过量,会冲淡胃液和抑制胃酸的分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会减弱胃的杀菌能力,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大量排汗时,不要立即喝饮料。因冷、热的急剧变化会让人体感到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对人体的伤害。
慎喝过凉的冷饮。冷饮过凉,喝得太多太急有可能使胃肠产生痉挛,引起剧痛。
有些病人不宜喝冷饮。冷饮能使人体的毛细血管产生收缩,因而心血管病、支气管炎、咽喉炎、胃肠炎、胆囊炎患者不宜饮冷饮。
这样的水不能喝
生水易传染疾病,不能喝。过夜的温开水,经过多次反复煮沸的残留水,蒸饭剩下的蒸锅水都不能喝。这些开水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饮用后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
适量食用水果补水
适量进食些新鲜瓜果和以“茶”代水。夏天瓜果异常丰富,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既可以当菜,又可以补充水分和营养,让这些新鲜的瓜果成为辅餐,实在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良好习惯。此外,在家中常备些具有药理功效的金银花茶、菊花茶等凉药茶,对防止中暑和预防某些皮肤病更是大有裨益。
运动后不要狂饮
夏天也是一个运动的季节。因此运动后补水更为重要。专家在此提醒,运动后不能一次性快速大量饮水。夏天运动后虽然会大量失水,但也不能快速大量地饮水,而要“细水长流”。专家认为,为弥补运动的失水,应该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给予补充,并且建议在运动前饮水300—500毫升,在运动中每隔15分钟饮150—250毫升,在运动后再补足所需的水分。
过量饮水易致“水中毒”
在一般人印象里,多喝水是好事,但专家提醒,过量饮水可导致“水中毒”——也就是“脱水低钠症”。
专家认为,大量出汗后又大量补水更易导致水中毒。有些人在夏天干渴得难受时,或在运动、劳动出汗之后,一口气来个牛饮,觉得很痛快、很解渴,岂不知这是错误的饮水方法。因为人在劳动、运动之后或者经历过酷热煎熬,身体出了很多汗,这不仅丢失了水分,同时也丢失了不少盐分。如果一次大量喝进白开水而不补充盐分,水分经胃肠吸收后,又经过出汗排出体外,随着出汗又失去一些盐分,结果血液中的盐分就减少,吸水能力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水中毒。这时人就会觉得头晕、眼花、口渴,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
专家介绍,人在大量出汗后感到口渴,并不完全是体内缺水,而是唾液量少而稠,嘴里发粘,咽喉干燥引起的感觉。这时喝水应先用水漱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然后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后,再喝一些,这样分几次喝,就不会因“水中毒”而损害健康了。他们说,劳动或运动出汗后,若能及时补充点淡盐水,那样会更好。
炎热的夏天,人体排汗多,相对其余季节而言,需要补充更多水分。这些水分的来源除了人们从食物中摄取少量的水外,大部分还得靠饮水来补充。那么,夏季该如何饮水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呢?
不渴也喝水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杜慧真说,人们往往习惯口渴了之后才喝水,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人口渴时就说明体内已轻微失水。
饭前饭后不要大量饮水。饭前适量饮些酸梅汤,西红柿汤、橘叶、橙叶等含酸汤水,既有利于保证消化系统分泌足够的消化液,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又可以补充维生素C,还可以防止中暑,但如果饭前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饭后,食物占据了胃的大部分空间,如果还大量饮水的话,不仅会冲淡胃液,使人体杀菌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因为饮水过多而增加胃、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因此,劳动之后应先喝水再吃饭,而且一次最多喝300毫升,至少间歇30分钟再喝。夏天每日补充水分在3000毫升左右,才能满足人体需要。老人对口渴不敏感,应主动少量多次饮水,每天以1500~2000毫升为宜。而孕妇及哺乳的妇女,身体需要水分增加,每天补充水分量应在3000~3500毫升。
饮水需补盐
夏日出汗后,有些人只顾饮水解渴,而忽视了补盐。由于出汗时失去大量水分的同时也失去较多的盐分,体内渗透压失去平衡,这时饮下去的水无法在细胞内储存,又会随汗排出体外,排汗又带出盐分,形成越喝越渴的恶性循环。严重者可引起肌肉无力、疼痛甚至抽搐。因此,炎热的夏天,特别是大量出汗后,应适当喝点淡盐水。
口渴勿狂饮
有人贪一时痛快,口渴时大量喝水。这些水一下子积聚于胃肠,除胃部感到沉重闷胀外,还影响膈肌活动,影响正常呼吸。大量水分进入血液,可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心脏负担突然加重,导致心肺功能异常。口渴狂饮会使体液中水与盐失去平衡,轻则引起胃肠剧痛,重则危及生命安全。
出汗莫食冷饮
吃冷饮也大有讲究。杜主任说,冷饮能清暑解渴,不愧为夏日人们度暑的佳品,但如果饮用不当,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不要贪多。因为食用冷饮过量,会冲淡胃液和抑制胃酸的分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会减弱胃的杀菌能力,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大量排汗时,不要立即喝饮料。因冷、热的急剧变化会让人体感到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对人体的伤害。
慎喝过凉的冷饮。冷饮过凉,喝得太多太急有可能使胃肠产生痉挛,引起剧痛。
有些病人不宜喝冷饮。冷饮能使人体的毛细血管产生收缩,因而心血管病、支气管炎、咽喉炎、胃肠炎、胆囊炎患者不宜饮冷饮。
这样的水不能喝
生水易传染疾病,不能喝。过夜的温开水,经过多次反复煮沸的残留水,蒸饭剩下的蒸锅水都不能喝。这些开水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饮用后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
适量食用水果补水
适量进食些新鲜瓜果和以“茶”代水。夏天瓜果异常丰富,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既可以当菜,又可以补充水分和营养,让这些新鲜的瓜果成为辅餐,实在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良好习惯。此外,在家中常备些具有药理功效的金银花茶、菊花茶等凉药茶,对防止中暑和预防某些皮肤病更是大有裨益。
运动后不要狂饮
夏天也是一个运动的季节。因此运动后补水更为重要。专家在此提醒,运动后不能一次性快速大量饮水。夏天运动后虽然会大量失水,但也不能快速大量地饮水,而要“细水长流”。专家认为,为弥补运动的失水,应该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给予补充,并且建议在运动前饮水300—500毫升,在运动中每隔15分钟饮150—250毫升,在运动后再补足所需的水分。
过量饮水易致“水中毒”
在一般人印象里,多喝水是好事,但专家提醒,过量饮水可导致“水中毒”——也就是“脱水低钠症”。
专家认为,大量出汗后又大量补水更易导致水中毒。有些人在夏天干渴得难受时,或在运动、劳动出汗之后,一口气来个牛饮,觉得很痛快、很解渴,岂不知这是错误的饮水方法。因为人在劳动、运动之后或者经历过酷热煎熬,身体出了很多汗,这不仅丢失了水分,同时也丢失了不少盐分。如果一次大量喝进白开水而不补充盐分,水分经胃肠吸收后,又经过出汗排出体外,随着出汗又失去一些盐分,结果血液中的盐分就减少,吸水能力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水中毒。这时人就会觉得头晕、眼花、口渴,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
参考资料:http://lady.tom.com/1086/1087/2005710-83008.html||
当然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