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阿难尊者为集结佛经背诵佛之教言时作证取信之言,盖为尊者本人亲闻法义之义。请勿以佛理作扭曲之解。佛固教人祛四相,然真空之中不可忘却妙有深意,徒然顽空于解脱何益?于菩萨行何益?去执著方能得融通,法者,筏也,渡生死河,至彼岸尚应舍之,先生何泥于文字也?所谓依文解意,三世佛冤!
"如是我闻"是每部佛经经文之初所常用的语句。又译‘闻如是’、‘我闻如是’。释尊于入灭之际,曾对多闻第一之阿难(梵A^nanda )言其一生所说之经藏,须于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以与外道之经典区别。如是,系指经中所叙述之释尊之言行举止;我闻,则指经藏编集者阿难自言听闻于释尊之言行。又‘如是’意为信顺自己所闻之法;‘我闻’则为坚持其信之人。此即信成就、闻成就,又作证信序。
也即是说,佛灭后不久,有五百阿罗汉于王舍城举行第一次结集。其时阿难于会众前诵出经文。而在诵出经文之前,先言‘如是我闻’,以表示此下所诵乃直接从佛陀处所亲闻。
所谓‘如是’,指经中所述之内容,‘我闻’意为阿难自佛处闻得。又,‘如是’也是信顺之辞。信则如是,不信则不如是。因此‘如是’意为信赖所闻之法,‘我闻’则指能持之人。此即以‘如是’为信成就,‘我闻’为闻成就。故‘如是我闻’乃欲令人信受此经说之语。
对于‘如是我闻’一语,经论中屡有述及。其中对于为何置如是语于经首?《大智度论》卷一认为,佛教以信为第一,信佛法则能入佛教,理解佛法,得受佛法之功德利益;而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故为先使信受经言,乃于经首置如是语。至于其意义,《大智度论》卷二认为佛教徒应依止经典中的法,法并非仅指佛所说者,除佛陀所说者外,也有由佛弟子、仙人、诸天及化人等所说的法。为令信顺此等为正法,并使佛灭度后,法永远不失,永远正确地传于后世,故释尊对阿难言,须于经典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
别随便批评别人.如是不净.善知识的问题太高了,一看就知佛教人才.佛教界没多少人能回答,舍我其谁呢!我来回答.
如是我闻是阿难亲问佛陀三事之一,如表不动,是表绝非,我表真如,我闻表不分别.的确答案与阿难习习相相关,阿难为十大弟子,以多闻第,又一特色是一生无病,也就是不知何为病痛,一般人只能认识到这一层,而不知这不生病的人不就表佛性吗?所以叫如是我闻,而非如是阿难闻,安这四字就表示一切经典从自性流出,有别外道由业心中流出,非从有相的释迦佛口宣说而已,也就是当我们诵经典之时,即与自性佛感应道交,不善知识满意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