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将面临许多新的重要变化和挑战。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折算,届时中国的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反映到能源领域,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是经历了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尤其在人均GDP在三千至一万美元之间)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石油需求比例上升)的过程。再加上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盛的国际背景,中国面对的情况要比发达国家曾经历的时期要复杂得多。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多少能源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面临何种挑战和压力,既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取决于采取何种经济、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为了说明不同政策背景下的能源需求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我们设定了三种情景:
A情景:对能源需求及其社会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不采取特别的政策措施,可称之为基准情景。
B情景:对相关政策采取适当调整。
C情景:在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做较大的政策调整,突出经济、能源、环境等政策的影响力,可称之为强化政策情景。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A情景也不是简单地沿用当前的政策,既考虑了工业、交通、建筑和能源转换部门正在实施的有关政策的深化,还考虑酝酿中的政策实施(具体政策见附表1),与另外两个情景相比只是酝酿中的政策实施时间有所差别。
能源紧张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力将6倍于非典疫情,而且这种影响在近期还将持续。...浙江也存在水电比重过高的情况,浙江电力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水电基本废了。...
可再生能源发展长期徘徊的原因和国际经验...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好,甚至会再度出现煤炭供应紧张。...可再生能源发展长期徘徊的原因是: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能源生产利用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建议将环境保护做为决策能源战略的内部因素,也就是将环境容量以及小康社会对环境的需求做为能源政策的重要决策变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