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11月,德国政府凭着坚船利炮占领了青岛。好酒的德国人也为青岛带来了一种“神奇的饮料”——啤酒。
1903年,德国商人兰德曼先生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在青岛开办了啤酒厂,起名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次年便投入生产,当时的年产量为2000吨。
仅仅两年后,也就是1906年在德国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青岛啤酒便一举获得了金牌奖。这是青岛啤酒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然而,历史的风云刮走了德国人的如意算盘,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16年9月,德国人不得不扔下他们中意的青岛,走了。
德国人走了,但日本人来了。日本人占领青岛后,将德国人的啤酒厂购买下来,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改头换面了的青岛啤酒,在日本人手中经营了近30年。这也是青岛啤酒历史上生产、管理最为混乱的时期。
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军政部查封了青岛工场,留用人员近300名,其中包括被强行征用的8名日籍技术人员,厂名更改为“青岛啤酒公司”,继续按原工艺生产啤酒。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向当时的青岛啤酒公司发布了接管命令。不久,正式易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1963年,青啤作为唯一的啤酒进入国家名酒行列。为了赚取国家建设所急需的外汇,1967年,国家专文批准青啤增产,并拨款170万元,将青啤的产量由1.9万吨增加到2.6万吨,主要用于出口。青啤从此更鲜明地赋予了“国家产品”的色彩,投资、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等等,一切都被纳入了国家统一计划体系之下。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内20多家啤酒厂中,青岛啤酒的规模、产量、出口创汇,都遥遥领先,成为中国啤酒行业当之无愧的“啤老大”。“做好酒,多出口,为国争光”已成为全体青啤人的共同心声。
90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