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有嫌疑茶叶和真茶叶各数片,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真茶叶有馥郁芳香,假茶叶只有其他异味。
(2)抓取可疑茶叶和真茶叶各一小撮,分别用开水冲泡两次开汤湿看,每次泡10min,待叶子充分泡开展后,分放在两个白瓷清水盘内,仔细观看叶形、叶脉锯齿等特征。真茶叶具有明显的网状叶脉,主脉直接射顶端,侧脉伸展至叶缘2/3的部位便向上方弯曲,呈弧形与上方支脉相联合,叶背面有白茸毛,叶的边缘锯齿显著,基部锯齿稀疏。假茶叶的叶脉不明显,一般侧脉直射边缘,有的正反两面都有白毫,叶边缘锯齿一般明显,或锯齿粗大。
识别茶叶的优劣
茶叶的品种繁多、规格各异,要对茶叶的质量进行审评,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般来说,审评时可从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来判别。
外形主要从茶叶的条索、嫩度、色泽、净度等几个方面来鉴别。
条索:条形茶的外形叫条索。以紧细、圆直、匀齐、身骨重实的为好;粗松、弯曲、短碎、松散的为差。
嫩度:茶叶的嫩度主要看芽头多少、叶质老嫩和条索的光润度。此外,还要看峰苗(用嫩叶制成的细而有尖峰的条索)的比例。一般红茶以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为好;绿茶的炒青以峰苗多、叶质细嫩、身骨重实为好;烘青则以芽毫多、叶质细嫩为好。粗松、叶质老、身骨轻为较次。
色泽:看茶叶的颜色和光泽。红茶的色泽有乌润、褐润和灰枯的不同;绿茶的色泽有嫩绿或翠绿、洋绿、青绿、青黄,以及光润和干枯的不同。红茶以乌润为好,绿茶以嫩绿、光润为好。
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含梗、末或其他非茶类的夹杂物,以无梗、末和其他夹杂物的为好。
此外,还可以嗅嗅茶叶的香气是否正常。有无烟、焦、霉、嫂、酸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气味。
内质审评包括评定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取一小撮茶叶(约3—5g),放入容量为150ml左右的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并盖上杯盖。5min后,打开杯盖,先嗅杯中香气,再看汤色、品尝滋味,最后看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
香气:用嗅觉来审评香气是否纯正和持久。可反复多嗅几次,以辨别香气的高低,强弱和持久度,以及是否有烟、焦、霉味或其他异味。
汤色:茶叶内含物被开水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色泽叫汤色。汤色有深浅、亮暗、清浊之分。以汤色明亮、纯净透明、无混杂的为好;汤色灰暗、混浊者为差。红茶以红艳明亮为优,绿茶以嫩绿色为上品。
滋味:茶叶经沸水冲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进入茶汤,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汤温度降至50℃左右时为最好。品尝时,含少量茶场,用舌头细细品味,从而辨别出滋味的浓淡、强弱、鲜爽、醇和或苦涩等。
叶底:观察杯中经冲泡后的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还可以用手指去按压,去判断它的软硬、厚薄和老嫩程度。
花茶的审评标准主要是香气和滋味。以花香鲜浓持久、滋味醇和鲜美、汤色叶底嫩绿明亮为好。
识别新茶要诀
新茶外形新鲜,条索匀称而疏松;陈茶外形灰暗,条索杂乱而干硬。
新茶手感干燥,若用大姆指与食指一捏,或放在手心一捻,即成粉末;陈茶手感松软、潮湿,一般不易捏碎、捻碎。
经沸水冲泡后,新茶清香扑鼻。芽叶舒展,汤色澄清,刚冲泡时色泽碧绿,而后慢慢转微黄,饮后舌感较醇和、清唇;陈茶香气低沉,芽叶萎缩,汤色浑暗,刚冲泡时色泽有点闷黄,即使保管较好的陈茶,开始汤色虽稍好一些,但很快就转浑暗闷黄,饮后不仅无清香醇和之感,甚至还会伴带轻微的异味。
花茶的质量鉴别
(1)掂重量。买花茶时,先抓起一把茶叶掂掂重量,并仔细观察有无花片、梗子和碎末等。优质花茶较重而且不应有这些东西;低质花茶较轻,允许有少量这些东西存在。
(2)看外形。花茶的外形以条索紧细圆直、色泽乌绿均匀,有光亮的为好;反之,条索粗松扭曲、色泽黄暗的为不好,甚至是陈茶。
(3)闻味,闻一闻有无其他不应有的异味(花茶极易吸附其他异味),然后放在鼻下深嗅一下。辨别花香是否纯正。质量好的花茶香气冲鼻;香气不浓的则没有这种感觉。
(4)部分分级花茶的外观特征
一级 茶索紧细圆直匀整,有锋苗和白毫略有嫩茎,色泽绿润,香气鲜灵浓厚清雅;
二级 条索圆紧均匀,稍有锋苗和白毫,有嫩茎,色泽绿润,香气清雅;
三级 条索较圆紧,略有筋梗,色泽绿匀,香气纯正;
四级 条索尚紧,稍露筋梗、色泽尚绿匀,香气纯正;
五级 条索粗松有梗、朴,色泽露黄,香气稍粗。
注:锋苗——茶叶的芽叶;
白毫——芽背面生长的茸毛,它反映了茶叶原料的细嫩。高级花茶白毫含量多,不要以为是茶叶发霉。
绿茶的质量鉴别
绿茶系不发酵茶,它是鲜茶叶通过高温杀青后,再经揉捻,干燥而制成。优质的绿茶,条索圆紧,匀直,毫心显露,色泽绿润,香气清爽,滋味鲜醇,不带青涩味,茶汤绿色,清澈明亮,叶底肥软,嫩绿匀亮,不带红梗,红叶。绿茶依加工方法不同,分为炒青、烘青和晒青三种。
炒青茶是在炒锅中炒干的,以形状分,又有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三种。长炒青即眉茶,以其形状紧秀如眉而得名。产于天目山、黄山、怀玉山等地,其中以皖南所产的“屯绿”品质为优,其他品种有安微的“舒绿”,浙江的“遂绿”、“杭绿”、江西的“婺绿”、“饶绿”,以及“湘绿”、“鄂绿”、“豫绿”等。圆炒青即珠茶,为浙江平水茶区的特产,因此也称平水珠茶,以其如珍珠的独特风格而蜚音中外。扁炒青包括“龙井”扁形茶。
烘青茶是采用烘焙的方法进行干燥的。它是绿茶类中较为大宗的一种茶,产区分布广阔,适于窨于各种花茶。烘青茶的品质以皖南歙县街源和浙西临安、于潜一带所产的为优良。
晒青茶是利用日光进行晒干,产量较少,成茶有日晒味,主要产于西湖、西广和川、贵、滇等省。晒青茶以西南大叶种制成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
我国著名的绿茶还有:杭州的龙井、贵州的都匀毛尖、江苏的洞庭碧螺春、四川的蒙顶茶、江西的庐山雾茶、安徽的黄山毛峰、敬亭绿雪、六安瓜片等。
红茶的质量鉴别
红茶系全发酵的茶叶,它是将新鲜茶叶经过萎凋和揉捻,使之在室内充分氧化,发酵,最后再进行干燥处理而制成的,红茶因其制作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三种,工夫红茶索紧细圆直,色泽乌润,香气鲜浓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明,叶底红色。工夫茶中以安徽祁门红茶——“祁红”品质为名贵,福建的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以及四川的“川红”等在国内外也都久负盛名。
小种红茶只有福建生产,其条索经壮,匀整,色泽乌润,具有松烟的特殊香气,滋味醇和、汤色红明,叶底呈古铜色。以产于福建崇安星村的品质最优,称“星村小种”或“正山小种”,此外还有“坦洋小种”和“政和小种”等。
红碎茶外形呈颗粒状,紧结、重实、色泽乌润或呈油润的棕色,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香气鲜浓,汤色红艳,叶底红匀明亮。红碎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茶类,云南的“滇江”、广东的“英红”等,是其优秀的代表。
乌龙龙茶的质量鉴别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它的制法综合了红茶和绿茶初制工艺的优点,即鲜叶先经过萎凋摇青,促使叶片部分发酵,然后再进行杀青,揉捻和烘干。成茶品质风味着重于内质香气和滋味,兼有红茶之甜醇与绿茶的清香,饮后齿颠留香,回味甘鲜。甘外形一般条索较粗大,呈拳状。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南、闽北、广东、台湾两省也有生产。各地制法不同。成品茶的品质特色亦有所差异,一般可分闽北乌龙和闽南乌龙两种。
闽北乌龙以武夷岩茶为最佳。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得以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质化、韵美,非其它茶叶可以比拟。武夷岩茶因种因岩不同,分出许多名种,如大红袍、水仙、奇种等等。论茶品,以大红袍为最。闽南乌龙以安溪观音为上品,其形状紧皱旋卷,香气清郁隽永,带有兰花香,入口微苦,回味甘香。乌龙茶主要品种还有福建的水仙、乌龙、黄金桂、色种、奇兰、玉桂,广东的凤凰单枞亭绿雪、六安瓜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