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朝三暮四”
典故:说的是有个人很喜欢养猴子,猴子越养越多,他的粮食不够吃了,他便对猴子们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猴子们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猴子有点“小聪明”,但是它们不知道“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其实是一样的,不明白数量是守恒的。
释义: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朝三暮四
zhāosān-mùsì
[blow hot and cold] 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