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宫博物院了解到,故宫或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公布分流限流的详细方案,而强制限流的实施日期将确定在6月中下旬。
故宫每日强制限流8万人次 6月中下旬实施
“从我们内心来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故宫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故宫的文物和建筑,但是另一方面,故宫的观众接待量又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它会给文物及观众都带来安全隐患。”昨天,在即将开工建设的故宫北院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关于故宫每日强制限流8万人次的方案,目前正在和相关部门进行最后的磨合,将在6月中下旬实施,而具体的实施方案或将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公布。
故宫重提日限流8万人次已有多时,此前曾传言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就将启动实施,但未能如愿。为什么故宫限流实施起来如此复杂?单霁翔坦言,依照故宫本意希望能够再早一点实施,但是在故宫实施限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说宣布哪一天限流就可以了。
“一旦这一天来了11万,甚至更多人,几万人事前得不到通知,来了进不去,又没有得到有效解释,就会造成我们被动,甚至限流方案实施失败。”单霁翔说,2008年故宫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强制限流的尝试,那次失败提醒故宫限流需要做出非常缜密的方案,要实施需要社会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单霁翔表示,自去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就为强制限流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去年9月2日,故宫启用了自动售检票系统,目前正在加强。而接下来,故宫将实施实名制入园,目前正在上设备。此外,540块各种功能的标识系统也正在安装,其中有很多电子标识,有了这些标识,观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旁边有什么展览、有哪些区域刚刚开放。而与此同时,故宫的广播系统、导览系统、自动讲解系统等都在提升,单霁翔表示,“我们希望在6月中下旬能够正式实施”。
网友热议:限流能否让故宫不再人满为患
禁止人群聚集不是避免踩踏的好办法,避免踩踏事件,应当按照国家旅游局《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对聚集人群进行疏导,把“一案三制”的管理体系做到实处,让公众能安全和合理地欢庆节日。
1.景区最大承载量的设定确实有利于保护景区的自然和人文遗迹,不过是否有利于排除景区内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是个疑问。2.全国就那么点景区,景区设定了最大承载量后,节假日让多出来的市民怎么办,加快优质旅游景区建设难道不是分流的最佳方式吗?3.景区为了实现眼前利益最大化是否能够贯彻实施该法规?
旅游局日前发布 《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于4月1日起实施。规定景区内旅游者数量达最大承载量80%时,或达最大承载量时立即停止售票,向旅游者发布告示,做好解释和疏导等工作。这真的管用吗?我期待有作用,这样去景区旅游就会好过点吧。
游客达80%最大承载量景区不得再售票,景区最多能承载多少游客量?超过多少人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订游客流量控制预案,这真的可行吗?我很疑惑。
景区人流达到最大承载量时将停止售票,游客贸然到景区可能要吃“闭门羹”。同问:你认为《导则》能否改变景点人满为患导致旅游质量差的现状吗?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避免引发另一些矛盾?
4月1日起去各景点“轧闹猛”,小心不给进哦!根据景区不同类型,给出空间承载量的计算公式,如人流达到最大承载量就必须停止售票,不过最大承载量该如何计算还没有明确,届时如贸然前往可能无法进入景区。
故宫人均空间承载量0.8-3人/平方米 景区限流需做好配套工作
最大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2013年10月实施的《旅游法》第四十五条就作出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但最大承载量该如何计算一直没有明确。
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根据景区的不同类型,给出了相应的景区空间承载量的计算公式。根据《导则》,故宫博物院核心景区人均空间承载指标为0.8-3人/平方米。
新规将从今年4月1日起实行,届时景区人流达到最大承载量就要停止售票。有专家表示,加强景区流量控制工作还需要做好相关配套工作:
首先,景区承载量测算核定是一种科学性强、难度大的测定工作,而目前我国市场上还没有此类专业机构,推进这方面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其次,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不是简单地核定每平方米多少人的问题,更要综合考虑交通、服务等各种因素。此外,不同景区的热点景点不同,以整个景区测算或者以单个景点测算也需要明确细化。
另外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是,从景区角度来看,绝大部分的景区长假期间的收入要占全年收入的较大比重,有可能出现景区为了保障收入而不遵守流量控制的做法,导致《导则》相关规定难以落实。
景区过载消费者可举报
目前,中国老百姓对旅游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第一。每逢黄金周或者节假日,一些著名景区如故宫、长城、九寨沟、西湖、黄山等沦为“看人头”的现象一直被消费者所诟病。
于是,“小孩看屁股,大人看脑袋”,谈及“人山人海”的旅游场景,有网友诙谐地概括。
2013年实施的《旅游法》在景区最大承载量方面有了明确的法律约束。《旅游法》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
景区核定最大承载量,及时公布不同时间段客流量,能为消费者出游决策提供依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与理论研究部主任陈剑认为,景区容量管理不能只是公布数字,还要采取配套措施,通过网上预约和信息发布平台实时向游客公布景区游客数量、交通状况和房间的预定情况,给游客更及时的信息。
事实上,游客花钱买门票就应享受景区应有的服务,如果游客爆满,旅游舒适度下降,就损害了消费者的权利,依《合同法》属于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如果由于人满为患,安全没有保证,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还要依法赔偿。发生这种情况,专家建议,消费者可以向景区主管部门、旅游主管部门举报,请求依法对其进行惩处。
《旅游法》要求,景区在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公告或者未向当地政府报告,未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或者超过最大承载量接待旅游者的,由景区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一个月至六个月。
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与理论研究部主任陈剑提醒:“消费者在旅游出行前要关注景区流量、天气情况、安全状况、周边交通食宿信息等,做出理性的出游决策,尽可能提前预订。”
故宫北院区未来会有地铁连接
提问:日限流8万人次的数字如何得出?将来是否一成不变?
单霁翔:日均限流8万人次是基于常年的经验,以及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文物局的评估,是经过专家论证认为目前可以试行的比较合适的一个数字。但是8万不会永远是8万,随着故宫开放面积的逐渐扩大,从去年的52%,到今年的65%,再到明年76%,将来随着故宫北院区的建成,还将多接待一些,所以8万的限流数字不会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现在既然郑重承诺限流8万,还要先实现这个目标。
提问:故宫北院区将分流哪些观众?观众来北院区可以看到什么?
单霁翔:对于故宫两个院区的参观选择,我们希望观众能够各得其所。对于第一次到北京的观众,他还是要看古建筑群,看原状陈列,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我们把淡季(冬季)的票价继续降低,吸引他们错峰参观。而对于多次来故宫的观众,他们想看到更多的文物藏品,尤其是近年我们公布故宫藏品总数以后,很多观众抱怨看不到这些藏品,那他们可以来北院区。北院区中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在这里将做更多的展览展示,一些震撼力的、主题鲜明的、故宫展不出来的东西都将在这里展出,还可以看到部分文物修复的过程,此外还有宫廷园艺,故宫北院区将是一座花园里的博物馆、花园中的故宫。
提问:故宫北院区选址海淀区西玉河,交通并不是十分便利,观众怎么来?
单霁翔:北院区目前的环境、交通状况并不是很好。但北京市政府也做了承诺,会将地铁引到这个地方来,把周围的高速公路引到这边来,将故宫北院区与颐和园、圆明园、八达岭、十三陵连接成一个世界遗产的旅游路线,这些都会方便观众参观。但是我们想,故宫北院区占地62公顷,与紫禁城(占地72公顷)体量上相差不多,而且这边将会打造一个花园里的博物馆、花园中的“故宫”,这里山清水秀,市民在这个地方看展览,赏园林,和去紫禁城的感受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
故宫将限流工作准备就绪 自动售检票系统正在加强
故宫曾于2011年尝试每天8万人次停止售票,但在刚需强烈,8万防线一度“失守”。此次重启强制限流,院长单霁翔透露,故宫已做出了更加缜密的方案。自去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就为强制限流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已启用了自动售检票系统,目前正在加强。
而接下来,故宫将实施实名制入园,目前正在上设备。此外,540块各种功能的标识系统也正在安装。单霁翔表示,“我们希望在6月中下旬能够正式实施”。
与此同时,“8万”的游客上限也并非一成不变,单霁翔表示,随着故宫开放面积的逐渐扩大,故宫每天的限流门槛还将随之调整。另外,为分流游客,故宫淡季的票价将继续降低,吸引他们错峰参观。
此外,故宫宫廷园艺研究中心在其北院区揭牌。还与市园林管理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批古典园林专家受聘成为“宫廷花匠”,为故宫的花花草草做好养护工作。
希望本文北京故宫6月将启动强制限流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