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赛代表队进场梁盛摄
25日晚,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在湛江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本届赛会的主题是“蓝色湛江、金色梦想”。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等官员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梁盛摄
据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组委会副主任、湛江市副市长梁志鹏介绍,本届赛会是广东省运会历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共有36个比赛项目,参赛运动队达15000多人,赛会将产生606枚金牌。此外,本届赛会首次与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合二为一,也是第一次完全一中学生为主体的运动会,并首次取消金牌排名及奖励成绩,开创全省体育运动赛会改革的先河。
“雷州换鼓”表演 梁盛 摄
广东省运动会是全国最早的运动会,也是广东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会,素有"小全运会"之称,从1956年至2010年,已成功举办过13届。本届赛会36个比赛项目中,有28个由东道主湛江市承办。
本届省运会开幕式分为《鼓动湛江》、《丝路彩虹》、《碧海雄风》、《共享蓝天》、《梦圆南粤》五大篇章。暖场节目全部采用“湛江元素”,除了展示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湛江人龙狮、遂溪醒狮以及省级非遗名录的调顺网龙、舞鹰雄,还重现“天下四绝”之一的雷州换鼓。
据了解,古代的雷州半岛是蛮荒瘴疫之地,赤地千里之乡,“雷州换鼓”源自于雷州先民的求雷、盼雷、敬雷、祭雷活动。为使天鼓长鸣、雷雨有致,他们每年便挑选最好的材料,选择最好的技师,使用最好的方法,铸造最好的鼓,通过某种仪式送给天神,以换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慢慢便形成了大型的祭雷活动。
在表演现场,880名“雷州换鼓”演员鱼贯而出,舞台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换鼓,上方还竖起一个有两个人高度的换鼓。表演者手持换鼓,其朴素悠扬、感人心肺的声歌,以及古朴粗犷、原始迷人的舞姿,淋漓尽致演绎了雷州半岛先民祭雷“求雨”的场景,随着鼓声雷动,使演出不断推向高潮。(完)
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的第二十三卷《乐小舍拼生觅偶》的开篇中记载:“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一日两番”。文中所列的“四绝”,其中“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这三绝人们都较为熟悉和了解。“广德埋藏”说的是我国安徽省广德县有一个太极洞,洞深广无人知晓,每年春季的某一天,由于太阳光线从望天孔中直射进来而出现的一种“太极重光”现象;“登州海市”说的是山东省蓬莱市海面上偶尔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钱塘江潮”说的是浙江省海宁市钱塘江出海口因其特殊的地理构造而出现的潮汐现象。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中观潮的最佳日期,每到这一天,人山人海,旅客如潮。然而,唯独“雷州换鼓”近代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据了解,雷州是世界上两大著名雷区之一,每年到了夏季,经常电闪雷鸣。据史料记载,雷州一年当中可打雷的天数多达250多天,每逢夏秋季节、阴雨天气,常常雷霆万钧,地动山摇。雷州因雷而闻名。雷州先民自古敬雷、祭雷。古代的雷州半岛曾是蛮荒瘴疫之地,赤地千里之乡。旱魔使古雷州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为了生存,雷州先民天天求雷、盼雷,因为有雷才有雷州,响雷兆丰年,雷对雷州不啻于解难救困的福音。
那么,“雷州换鼓”到底是什么?时下对此有几种
说法:有人说,“雷州换鼓”是指雷州古代的一种“换鼓”,其中有一个现在就陈列在该市博物馆展厅里,它于1989年出土于该市英利镇覃典村,属于古雷州俚僚人铸造和使用过的典型北流型云雷纹青铜鼓;也有人说,“雷州换鼓”是一个人文景观,它是雷州先民的一种祭雷活动或祭雷仪式;甚至有人说,“雷州换鼓”是一种自然景观,它是雷州半岛夏季电闪雷鸣的景象。
“雷州换鼓”究竟是只是一种鼓,还是一种人文景观,或是一种自然景观呢?为此,近日雷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红土文化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等80多人,对“雷州换鼓”进行了研讨。
专家学者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从历史的高度,多方位,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深入探讨,并形成共识,认为,“雷州换鼓”是雷州先民古老的祭雷活动,是古雷州奇特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
为了重现“天下四绝”之首的“雷州换鼓”,雷州市领导表示,将积极挖掘发展“雷州换鼓”文化的丰富内涵,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力争在明年适当的时机将“雷州换鼓”重现世人面前。
希望本文第14届广东省运动会开幕 880名“雷州换鼓”演员演绎祭雷“求雨”的场景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