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韩文公祠,是岭东地区一处重要名胜,也 是我国现存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座历史悠 久、保存完好的祠宇(封底)。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 迎佛骨触怒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他治潮8个 月,政绩昭彰:驱鳄、释奴、修堤、改水,特别是他启 用当地贤士,兴学育才,对潮州文化的发展,影响 甚大。因此被潮州百姓历代传诵、缅怀,以至于连 山水都改姓为韩,韩山、韩江由此得名。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潮州通判陈尧佐 在金山麓创建“韩吏部祠”。 由于祠址在郡治内, “民以出入为艰”,因而元祐五年(1090年)知州王 涤把其迁到潮州城南,并请苏轼撰写了《潮州昌黎 伯韩文公庙碑》。随着苏文的广泛传诵,潮州韩祠 从此声名远播。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州 丁允元又将祠迁建于城东韩山西麓。
在漫长的岁月中,韩祠历经沧桑,兴废更迭。 有文献可考的修建,便有三十多次。我们今天看到 的主体建筑的布局、规模,大致还保留着光绪十三 年(1887年)大修后的原貌。
韩祠面宽18.7米,祠体正面墙壁用坚实的水 磨青砖砌筑,砖缝吻合紧凑,平直整齐。砖墙与梁 桷衔接处,皆按不同弧线精工雕磨,使砖木紧密贴 合。暗绿色的砖墙上衬出一方白地蓝字隶书“韩文 公之祠”石门匾。祠前有庭,进仅丈许,外砌石栏。 祠分前后两进,头进门厅,后进是三开间大堂,比 头进升高2.5米,共深31.8米。中间小院,左右庑 廊。祠内环壁嵌有明清以来的碑刻40通,正座塑 有韩愈坐像。楹饰朴实无华,庭院清幽静谧,肃穆 端庄,令人肃然起敬。
韩祠建在与潮州城一水之隔的韩山主峰中轴 的半山腰上,后有韩山若笔架,前有韩江如玉带, 左右狮山、象山如屏障,水波荡漾,林木蓊郁。
由古城区去广济城门,从湘桥步向江东,当到 达山脚时,空间骤然收缩,要登上顺山坡天然高台 而构筑的祠堂,必须将一路平坦开阔的视野,转换 成仰视的角度。谒祠者必须视线上仰,从上下两段 天桥式石阶拾级而上。随着脚步的前移,建筑的细 部接连进入视野。踏上祠前平台,入祠门,又是6 级石阶,视线又很自然地引向依山势建在更高一 层平台上的后堂。上后堂,又是12级台阶,内堂也 很小,居于正中神龛内的韩文公像,在上仰的视角 里,刹那间显得特别高大。由于充分利用地形空 间,韩祠的建筑布局恰到好处地构成了令瞻仰者 肃然起敬的仰视角度,并在步步上攀、高潮迭起的 登览过程中渐入佳境,它以高度上的气势,强制性 地让谒祠者感受到韩文公使“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的崇高。
当瞻谒先贤的心理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 陡然发觉,原来眼前的视野竟是如此的开阔:汩汩流 淌的韩江,波光粼粼,白帆点点;对岸金山如覆釜,银 山似葫芦,城垣起伏,楼阁祟隆;湘子桥上,车水马 龙,双旌峰下,行旅络绎。偌大的一座潮州城,就像是 韩祠的宽广无际的外庭。它不像帝陵那样凄森冷峻, 也不像圣庙那样神秘高深,它平凡、朴实,却又充满 世俗的活泼生机。于是,历史的距离缩短了,韩文公 的形象也由近乎神明的崇高一转而为凡人般的亲 切。而当我们在受到这种“由庄严变为平凡的反高潮 作风”(李约瑟语)熏陶的同时,很自然地会更进一步 体味到潮人对韩愈那种“独信之深,思之至”(苏轼 语)的历史情结,并由衷地赞叹韩祠选址、设计者们不同凡响的眼光。
韩祠的选址还与一段传说有关。宋人王大宝在祠迁韩山前曾作《韩木赞》:“潮东山上有亭,唐 韩文公游览所也。亭隅有木……耆老相传公所植 也,人无识其名,故日韩木。……遇春则华,或红或 白,簇簇附枝,如桃状而小。每值士议春官,邦人以 卜登第之祥,其来旧矣。”可见,韩木(橡木)实有其 物,而有关的传说是如此神奇,因此建祠者将祠址 定在韩木旁,使谒祠者在特定环境中,油然而萌发 对先贤缅怀凭吊的情思,同样是眼光独具之举。
至乾隆时,韩木不幸枯死。后人在原址种上木 棉树以示纪念,依然把它视为橡木,并列为潮州八景之一, 称为“韩祠橡木”。
198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对韩祠进行全面修复。如今,韩祠已成为潮州的一处重要文物名胜旅游区, 让世人认识潮州的独特窗口。
韓文公祠在潮州市韓江東岸筆架山麓,為紀念韓愈而建。原韓祠始建於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由潮州通判陳堯佐於金山麓夫子廟正室東廂闢建「韓吏部祠」,元佑五年(1090年),知州工滌遷至城南七里,蘇軾為其撰寫了《潮州昌黎伯文公廟碑》。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軍州事丁允元認為韓公常游於此並手植橡木,韓公之祠應建於此,遂將城南七里的韓文公祠遷至今址。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據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簷,其外皮作魚鱗狀,葉細而長,葉脈凸起,作稜角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但花不常開,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於他手植的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調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記載。於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韓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
韓文公祠倚山臨水,環境清幽。回柱三門石坊上書刻著「韓文公祠」四個字,從右門入,牌坊後甬道右側,闢建近百米碑廊。從國家各級領導人和海內外知名書畫家惠贈或留題的近500幅墨寶中,選404幅,勒石鐫刻,與祠內古碑交相輝映,令千年古祠更加莊重典雅、文氣斐然。韓文公祠是一座肅穆端莊的祠宇,正殿中央塑韓愈像,兩旁塑侍從張千、李萬。祠內石柱鐫刻對聯、四壁環生歷代碑刻40面,記載著韓祠的歷史和韓愈治潮業績以及頌揚韓祠的詩文。正殿左側有碑刻 「功不在禹下」,這句話本出自韓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權、皇權的雙重壓抑下。他認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還艱難,用此稱讚孟子傳播儒家思想的功績不比大禹治水低,後人反過來引用他的話來讚頌他。
参考资料:http://www.chaozhoutour.net/tsly/whly/hwg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