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集注》>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舍,上声。
在我者,谓仁义礼智,凡性之所有者。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
在外者也。”有道,言不可妄求。有命,则不可必得。在外者,谓富贵利达,凡外
物皆是。赵氏曰:“言为仁由己,富贵在天,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出自《孟子尽心上》,作者孟子.
【孟子】尽心上 共四十六章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说:“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就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缘故。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
【原文】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 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
孟子说:“求索就能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求索有益于得 到,因为所求的东西就在我自身。求索有一定的方法,能否得到 却决定于天命,这种求索无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西是身外之 物。”
【读解】
在我自身的,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修养,人生境界的追求, 一句话,是精神的自我完善。身外之物则是金钱富贵,名誉地位。
前者全在于自我,只要坚持追求,便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叫“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后者则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不是你一厢情愿地追求就 可以得到的。所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更不 要抓苟且,失去自我。
当然,不强求并不是完全拒斥,而是要)烦其自然。就像孔子 对待金钱富贵的态度:“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如果求不到,那还是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说来也是,所谓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看得 那么要紧呢?
参考资料:http://www.limsbbs.com/book/sswj/mengzi/mengzi119.htm
出自《孟子尽心上》,作者孟子
【原文】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 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
孟子说:“求索就能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求索有益于得 到,因为所求的东西就在我自身。求索有一定的方法,能否得到 却决定于天命,这种求索无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西是身外之 物。”
【读解】
在我自身的,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修养,人生境界的追求, 一句话,是精神的自我完善。身外之物则是金钱富贵,名誉地位。
前者全在于自我,只要坚持追求,便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叫“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后者则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不是你一厢情愿地追求就 可以得到的。所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更不 要抓苟且,失去自我。
当然,不强求并不是完全拒斥,而是要)烦其自然。就像孔子 对待金钱富贵的态度:“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如果求不到,那还是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说来也是,所谓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看得 那么要紧呢?
出自《孟子尽心上》,作者孟子.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尽心上》)仁义礼智内在于性,由于人具有意志自由,“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否实践完全在于自己,与命运无关,所以是“在我者也”;而感官需要以及希望富贵显达等虽然也出于性,但“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能否实现取决于命,所以只能看作是“在外者也”。这样孟子一方面承认口之于味,目之于色等感官需要也属于性,另一方面又将其归之于外在的命,将竹简中的天人关系具体为性命关系,提出与之有密切联系的“性命之分”。
语出《孟子尽心上》,作者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