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並稱爲我國古代"楷書四大家"
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真書,屬隸書的變體。其形體方正,筆畫有嚴格的法度,點畫、鈎弋、撇捺構成長短正斜、俯仰照應,比篆隸更富變化。楷書名家有曹魏的鍾繇,東晉王羲之、王獻之。鍾繇擅長隸、楷、行各體,尤以楷書影響最大。他的楷書承襲了東漢隸書的遺風,八分開張,左右波挑,勢巧形密,自然古雅。他寫的《賀捷表》頗有鴻鵠飛張姿態,被梁武帝蕭衍評爲“群鴻戲海,舞鶴遊天”。在他的楷書中,還有隸書的筆意。王羲之世稱王右軍,其楷書師法鍾繇,草書學張芝,也學李斯、蔡邕等,博採衆長。他的書法被譽爲“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鍾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爲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後代尊爲“書聖”。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黃庭經》等。
魏晉時期的楷書雖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其中仍沒有完全脫盡“隸”意。只有到了唐代,才說得上是楷書的鼎盛時期。唐代書法,各體皆備,名手輩出,是書法史上的一個高峰,完全可以和輝煌的唐詩相媲美。
歐陽詢(557—641)是唐初一個十分重要的書法家。他的書法用筆峭刻勁絕,法度森嚴,筆劃瘦硬,結體平正而險絕,端莊嚴整而不呆板,所以,他的字爲後來學書者所重視。他與當時著名的書法家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並稱爲初唐四大家。他們的字都深受王羲之的影響,風格偏於瘦硬。
盛、中唐之際,書風發生了改變,代表人物是顔真卿。顔真卿一改先前書風,開創了深厚雄健、氣勢磅礴的書體。他的用筆以中鋒鋪毫,沈穩厚重,點畫剛峻豐滿,如澆如鑄。挫折方筆峭勁,捺畫力運奮拔。字的結體左右向內抱合,勁力內充而氣象開闊,以拙爲巧,風格雍容大度,寬博雄偉,稱爲顔體。顔真卿是唐代的史臣,爲國捐軀。後人評他的字時,以爲同他的人格一樣,正直忠烈,剛勝於柔,內美外溢。
唐代後期的柳公權創瘦硬挺拔、結體遒媚的柳體。柳公權是歷史上不多的專業書法家。柳公權出於顔體,但避開顔體的肥壯,而變爲瘦硬森挺,多方筆而斬釘截鐵,中宮收緊,四維開放,使人感到既緊峭,又舒和。於是,柳公權又開了新體。唐代楷書,特別顔體和柳體,世稱爲顔筋柳骨,是對王羲之書體的一種突破,它的最大特點,是其中充盈的力量感,和外在形式上表現的峻峭嚴謹,剛勁果斷。
宋代楷書名家有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四家之外,宋徽宗趙佶獨樹一幟,亦堪稱道。元代趙孟頫用筆圓轉秀勁,風神妍媚,一變宋代書法風尚,後世稱爲趙體。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並稱爲我國古代“楷書四大家”。
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並稱爲我國古代"楷書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