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族的仇恨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进行武力干预
造成了南斯拉夫最终的解体。
南斯拉夫解体史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属于战胜国阵营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合并,同时吸收了战败的奥匈帝国几个以斯拉夫人为主要居民的行省。黑山失去1878年以来的主权国家地位
1929年,新国家更名为南斯拉夫。
1941年,纳粹德国横扫南斯拉夫,宣布塞尔维亚为被占领土,在克罗地亚族和波斯尼亚族聚居区建立傀儡政权。南斯拉夫其余领土为德国盟友瓜分。
1945年,在铁托领导下,建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74年,南斯拉夫修改宪法,6个加盟共和国获得自治地位。塞尔维亚境内阿尔巴尼亚族聚居的科索沃省和匈牙利族聚居的伏伊伏丁那省成为拥有较多自治权的自治省。
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遭到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反对。
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家。由于穆族和克罗地亚族赞成独立,塞尔维亚族抵制投票,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
同年,在全民公决后,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5年,代顿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战争结束。
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造成大量平民和警察伤亡,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
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恢复对南联盟的部分制裁。
1999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6月,米洛舍维奇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2000年,米洛舍维奇在总统选举中败给反对党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人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
2002年,米洛舍维奇被引渡到荷兰海牙前南问题国际法庭受审。为了避免巴尔干半岛继续分裂,欧盟促成塞尔维亚和黑山建立松散的国家共同体。
2003年,南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除了共同总统、统一的军队、外交等国家权力,两个共和国有不同的法律、海关、货币乃至边防部队。
宪章还规定,3年后,两个成员国有权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另立门户,分别成为独立国家。
1991年是南斯拉夫由政局动荡发展到内战和分裂的一年。6月爆发、 持续数月的战火无情地夺去上万人的生命,吞噬了数百亿美元的财富,并 使联邦国家陷于解体。南斯拉夫的分裂和持续的内战,引起国际社会的极 大关注和深切忧虑。
随着1990年南共联盟解体、多党制形成、一些反对党在共和国选举中 获胜,各共和国在南斯拉夫未来国家体制问题上的矛盾日趋严重。斯洛文 尼亚和克罗地亚强烈要求实行邦联制,并谋求自身的完全独立。塞尔维亚 和黑山则坚持联邦制。在民族矛盾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克罗地亚境内的6 0万塞尔维亚族居民从1990年底开始纷纷成立自治区,宣布脱离克罗地亚, 归并塞尔维亚共和国。
体制之争导致了1991年5月的“元首危机”,使国家“集体总统”-- 联邦主席团中的克罗地亚代表梅西奇在当月15日举行的主席团主席换届选 举中,因塞尔维亚等代表的反对没有得到法定票数,从而未能按宪法既定 轮换顺序当选联邦主席团主席,主席团主席空缺的局面持续一个半月之久。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当局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同时 宣布独立。
26日,联邦政府发表声明指出,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单方 面宣布“独立是非法的和无效的”。6月27日,斯洛文尼亚武装与南斯拉 夫人民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不久,战火扩大到克罗地亚塞族人聚居区 并严重升级。
经过反复较量,主要由塞族和黑山族人组成的南人民军基本上控制了 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聚居区。11月17日,南人民军攻克克共和国境 内的战略重镇武科瓦尔,2000余克罗地亚守军宣布投降。
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进程的影响下,南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 那共和国及马其顿共和国也改变了相对温和的立场,开始谋求独立。9月 8日,马其顿举行了关于独立问题的全民公决,10月15日,占波黑共和国 58%的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议员签署了《关于波黑主权问题的备忘录》。 《备忘录》宣布波黑是保持现有边界的主权国家,表达了波黑的独立倾向。 11月20日,马其顿议会宣布马其顿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至此,六个共和国 中的四个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已面临全面解体的危险。
12月26日南联邦主席团宣布克罗地亚、黑山和波黑共和国境内的塞尔 维亚族联合组成一个“小南斯拉夫”,南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12月17日欧共体举行外长会议,经过10个多小时的激烈争论,决定于 1992年1月15日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的独立。这一决定无 疑是对南交战一方的外交承认和国际支持,所以,决定一经公布,南内战 进一步升级,冲突中甚至动用了空军和地对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