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指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现在河北省易县,它属于燕赵大地。
河北历代出了不少人物。文有荀子、董仲舒、祖冲之、贾岛、关汉卿、魏征、张之洞;武有廉颇、张飞、赵云、窦建德,甚至还出现过两代皇帝:刘备和赵匡胤。“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股份豪情向来为世人所传颂;但是有多少人记得这句话背后有个燕太子丹,有个河北人荆轲呢?“燕赵自古多慷慨悲壮之士”恐怕也只有河北人讲得最多。
河北无疑是中华大地上文明从最激烈震荡最频繁的地区,因此河北也曾是中国最开放与最封闭的地区。在河北,你可以看到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遗迹,河北人既有北方部落民族雄健剽悍的遗风,又有中原农民朴实细致的品质。各种文化于刀光剑影之余在这里汇合交融,相互借鉴。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借鉴备足文化精兵强武,遂成战国七雄之一,而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封建文化,大力推行均田制也建设了强盛的北魏王朝。南北朝时期河北的文化非常发达,涌现了一大批像祖冲之郦道元高允杨炫之等杰出的文化精英,这不能不说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有关。然而河北优势最封闭的地区,且不说元明清三代的文字狱是多少文人学士惨遭杀戮,河北大地一片万马齐喑的景象,即使在民族融合最深广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也不过是民族的征战、仇杀的间奏,生活在河北的中原人满怀的是中土意识,他们鄙视北方少数民族,他们崇敬的是花木兰是祖是杨六郎,是岳飞,他们心目中有一座无形的长城,民族意识的围墙把河北人封闭在中原文化之中,而此时中原文化的精英却在南方的青山绿水间吟诗作赋,缅怀故土。历史对河北的嘲弄还不仅于此。每一次胡服于朝服的变化都不想演戏那样轻松,而是要以血与火为代价的,河北是中国战乱最频繁的地区。河北人不仅要受到不同文化的震荡与冲击,而且还须同时接受血与火的洗礼。历代河北的战乱天灾多余太平盛世,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的惨景在河北是司空见惯的。河北人正是在文明的冲突与战争的硝烟中顽强的生活着,一次又一次重建着那个永远难圆的家园梦。也造就了燕赵勇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