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宗旻寧 道光 (1782-1850)
旻寧是嘉慶的次子,道光即位之初,中華帝國正面臨嚴重的內外危機,在內清王朝經"康乾盛世"後已走下坡,史稱"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現在吏治腐敗,武備廢弛,國庫空虛,民眾反清鬥爭頻頻.在外,西方列強勢力東侵.鴉片荼毒國民.
道光頗想有一番作為.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圖中興.道光十六年任命林則徐到廣東禁煙. 林則徐將收繳的鴉片,共19179 箱、2119 袋,總計2376254 斤,在虎門當眾銷毀。是史上規模最大、銷毒數量最多的一次。而這樣的舉動也引發了中英之間的緊張關係。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並一再的對英政府請求:對中國出兵。同年6月,英國遠征軍到達中國海面,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軍在廣州遭頑強的反擊,既北上大沽口,道光這時才大吃一驚,
立即命直隸總督琦善赶到天津談判,接受英國的條件,將林則徐等查辦,賠償英國商人.但1842年英國再次對清王朝闊大侵略,清政府大敗卒與英國代表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賠償英國共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等不平等條約。接受這一結局,對於道光帝來說無疑是非常痛苦的。據記載,再決定對英議和的那一天,他在宮廷的便殿上足足徘徊了一晝夜,周圍的太監聽見的是一陣又一陣的嘆息聲,直到五更後,他才頓足長嘆,走入大殿,簽發諭旨。鴉片戰爭之後,道光帝在也無法振作起來,並全力力保和局。而在內部,以天地會,白蓮教等為組織的民眾起義風起雲湧,道光三十年正月,陷入內外交困之中的道光帝,帶著滿腹憂愁,病死於圓明園,終年六十九歲。廟號「宣宗」。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道光帝不算是聖明的皇帝,也不具備起衰振弊的雄才大略,但也不算是壞皇帝.與其說在於他資質平庸,或用人失當,不如說是他生不逢時.
参考资料:||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07/21/ba***********_1406072107358.jpg
道光皇帝
旻宁于嘉庆四年(1799年)被密建为皇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帝位。即位后,颇思励精图治,振衰除弊。对漕运盐政实行改革。以海运代替河运,既解决了漕运的困难,又节省了开支。行票盐制,使两淮盐政“弊肃风清”。解除对部分矿藏开采的封禁,主张使天地自然之利还之天下。整顿吏治,扼制奢靡之风。开展了严禁毒品鸦片的斗争。从即位初,就不断发布上谕,对外严禁鸦片的输入,对内禁止鸦片的贩卖、吸食和罂粟的种植。但列强的肆意对抗和清朝的腐败政治,使禁令形同具文,鸦片的泛滥,仍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
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彻底摒弃了弛禁派的错误主张,采纳严禁派的建议,在全国实力推行禁烟。下谕宣召湖广总督林则徐进京商议禁烟事宜。十一月,颁林则徐钦差大臣关防,令其赴广东禁烟。支持林则徐禁烟措施,指示林则徐于广州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二百多万斤。道光十九年(1839年)五月,批准五大臣会议提出的《查禁鸦片烟章程三十条》。该章程成为清代颁布的最严厉、最周密的禁烟令。英国为维护罪恶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旻宁因昧于世界大势,对反侵略战争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在整个战争期间,始终没能确定总体战略方针,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部署。战争开始时,幻想凭借“天朝声威”一举慑服侵略者。他调兵遣将,布置了两次大规模抵抗。当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其幻想破灭时,他即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始则动摇、继而完全屈服的道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清政府派遣的代表在英舰队的炮口和英军即将攻取南京的威胁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后来,又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
在道光统治时期,国内阶级矛盾尖税,清统治者残酷镇压了各地反清起义军。但农民起义的烈火已成燎原之势,清王朝面临着更严重的打击。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一日卒于圆明园慎德堂。谥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庙号宣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