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天然活性物质脂质体在美容护肤品中的运用
1965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Bangham发现,磷脂分散在水溶液中时,能形成多层微囊,且每一层均为双分子层,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双分子层结构的微囊成为脂质体(Liposome).它的结构是一种分子排列有序的近晶型液晶,脂质体又称类脂小球及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它能将药物、营养素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中,即命名为——脂质体(Liposomes)。脂质体又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它能将药物、营养素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超微型球载体中。自1971年英国Rymen等人提出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因此,近十年来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对脂质体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研究有了较迅速的发展,将脂质体用作抗癌药物、抗生素等药物载体,例如,已用于临床的有阿霉素、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博莱霉素、氟脲嘧啶、氨甲喋吟、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C等脂质体制剂。在制药工业中,脂质体包封的药物微囊已开发和应用在治疗方面非常广泛。
近几年,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皮肤脂质体”有二种:第一种是以近似皮肤角朊细胞的脂质比例混合,制成“皮肤脂质”脂质体,它采用皮肤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神经酰胺代替磷脂,并将神经酰胺与胆固醇、十六醇或胆固醇硫酸酯进行混合,制成人工“皮肤脂质”脂质体。第二种是直接从人胚胎皮肤细胞中提取神经酰胺、磷脂及皮肤生理相同的细胞间质脂质,形成与皮肤角脘细胞完全相同的脂质比例混合制成生理性“皮肤脂质”脂质体。无论是人工脂质体还是皮肤脂质脂质体,作为一种生物工程高新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必将给化妆品工业带来全新的生机。